中国涉外婚姻蜕变:少了经济需求 多了感情色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5:32 新华网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涉外婚姻日渐增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经济需求在早期大多数涉外婚姻中得到充分印证。近几年涉外婚姻的经济色彩正在褪去,感情成了重要结合因素。 据悉,中国的涉外婚姻正在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也日渐正常。据报道,二十年前上海的涉外婚姻绝大部分是“沪女外男”,而近几年平均每年有三百位上海男性迎娶外 另一个变化是“老夫少妻”越来越少。据上海民政局统计,二○○二年上半年,上海涉外婚姻夫妻双方年龄差平均为五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婚后与配偶双双留在中国。 前些年的涉外婚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主要是中国的女性嫁给外国以及台港澳的男性,也就是说中国的多是新娘,对方的多是新郎,而且,中国的多是年轻的新娘,对方多是年长新郎,甚至是年迈的新郎。 以上海为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新娘和海外新郎的年龄差为十岁半,其中百分之十三的夫妻几乎是两代人,相差二十来岁。一九九六年结婚的一对夫妇,美国新郎八十一岁,上海新娘仅二十七岁。 这样涉外婚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没有感情。婚姻中男方似乎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外籍身份和经济条件。中国的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过去的涉外婚姻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有人指出,近几年中国发展,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缩小。中国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经济条件、外籍身份不那么诱人了,有感情又有生活保障的婚姻包括涉外婚姻,在中国越来越多。(李德民)
摘编: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