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张爱玲的上海--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8 17:05 新浪文化 | ||||||||||||||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中女性的神话,在男性占着绝对权力的文学世界中,她“趁早出名”站住了一块地方,这个地方似乎成了她永恒的属地,那样神秘而传奇,吸引着人们去开 (一) 1920年的上海是个最奇怪的地方,它是繁华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它又是传统的根据地,被千年的思想禁锢着,但这些都和谐地融合,呈现中国前所未有的面貌,也是中国其他地方所从未出现的面貌。人们在这里和平、宁静地生活着,只是这种宁静是暴风雨即将来临地一种征兆,宁静下潜藏着躁动不安,什么就要来临了,人们在等待着,必然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将要到来。但提前来到的是一个天才的女子,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上海的天气微凉,张爱玲在一个满月的日子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为她取了乳名:小煐。张爱玲的家庭相当富庶,他们住在一幢祖上留下来的民初式样的老洋房里,走马楼,二层楼房中间挖出一个正方的小天井,站在二楼的窗户前可以看见街上的人来人往。这所房子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有着张爱玲家族太多的回忆。这个老房子有奇异的个性,有太阳的地方暖暖的让人瞌睡,阴暗的地方如古墓般清凉,因为房子是在公共租界里,所以各国洋人都在这里,这个是李鸿章给女儿的嫁妆。张爱玲的祖父便是李鸿章的女婿,最早时,祖母也住这里,还有伯父、姑姑和二伯父,辛亥革命后,他们辗转从南京至青岛,后又搬到上海,到上海后,也是一直闲住租界,无所事事。虽然他们祖上无比荣耀,也曾站在近代中国的风口浪尖上,但至此时,他们已经从世袭官宦的辉煌顶点跌落下来,清王朝崩溃,时代已经不是他们的了。 这个家庭回忆着从前的辉煌,吃着前代留下的家业,只出不进,却仍维持着大家族的架子。张爱玲的祖母于1916年去世。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一直想和哥哥分家,出去过小家庭生活,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终于到1922年,张廷重由在北洋政府做交通部长的堂兄张志潭引荐,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个英文秘书职位。于是张爱玲的父亲匆匆与兄长分了家,举家搬到了天津,他想离大家庭越远越好。这一年,张爱玲两岁,这个小家统共包括爱玲的父亲、母亲、新出生的弟弟、以及与母亲志趣相投的姑姑,他们带着祖上留下的房产、地产、母亲的一份丰厚陪嫁,从上海搬到了天津,住在一幢简朴的花园洋房里,这是爷爷张佩纶与祖母初结婚时寓居天津的房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但那时年幼,所以她的记忆里,天津的家才是她的童年。小爱玲在玩耍中长大了,但父母的裂痕却越来越大,张爱玲说:“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早就不在那里了。”张子静对天津的回忆是“花园、洋房、狗、一堆佣人,一个吸鸦片的父亲,没有母亲。”两人的不合是时代的悲剧,性格的冲突,他们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这给孩子们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当多年后,孩子们也在婚姻爱情的漩涡中挣扎时,历史似乎有一点相同。 1928年,张廷重带着一家人回到上海,张爱玲很高兴看到大海,大海让她惊叹。到了上海,坐在马车上,她穿着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面飞着蓝色蝴蝶,她是快乐的。他们刚搬回上海时,爱玲的母亲和姑姑还在出洋,尚未回国,一家人就暂住在成定路一条里弄的一所小小的石库门里,红细板壁,虽无法和天津的花园洋房相比,但对于张爱玲,却有一种紧紧的朱红的快乐。不久母亲回来了,父亲痛改前非,被送到医院里去。他们从石库门房子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这一段生活是张爱玲童年生活中最和美、最安宁、颜色最丰富、声音最热闹、心情最畅快的一段,一切都到了美和快乐的极至。 快乐平静的上海家园生活没有持续太久,争吵又开始了,出洋归国的母亲与父亲之间的分歧更大了,孩子们的心底十分害怕。争吵很快有了结果,父母终于协议结婚,爱玲姐弟归父亲监护和抚养,但爱玲日后的教育问题——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求母亲的同意;教育费用则仍由父亲负担。离婚之后,母亲搬走了,姑姑张茂渊和哥哥也一向意见不合,因此和嫂子一起搬走了,张爱玲和弟弟跟着父亲搬到和舅舅一起的一所巷堂房子里。那个曾经带给她快乐幸福的家终于彻底土崩瓦解了,他们回到从前,回到家里没有母亲的生活中。幸而离婚协议里写明她可以常常回去看母亲,在母亲的公寓里第一次见到生在地上的瓷砖浴盆和煤气炉子,张爱玲很高兴,觉得可以安慰了。可是父亲这边,气氛是那么阴沉,离婚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抽鸦片已经不能麻木他的神经了,他开始注射吗啡,专门雇佣了一个男仆,替他装烟和打针,由于注射了过度的吗啡,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日益衰弱。 1931年的夏天,天气很热,父亲独自坐在阳台上,哗哗下着大雨,他嘴里不知喃喃说些什么。大家都很害怕,告诉了张爱玲的姑姑,她请了一位法国医生为他主治,医生给他注射了盐水针剂以逐渐冲洗体内的吗啡毒素,另外用电疗按摩手足,使手足功能恢复正常。这样大约治疗了三个月,张廷重才逐渐恢复了健康,戒除了吗啡的毒瘾,但继续抽着鸦片,过从前那样的生活。 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勇敢地和丈夫离了婚,但在当时的中国是不为世俗所接受的,为此,她再次赴法国读书,踏着她的三寸金莲来往于不同的国度,自由和尊严于她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张爱玲崇拜自己的母亲,母亲给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走了,她便常常来往于姑姑家中,寻觅着一丝母亲留下的空气。童年的故事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没有父母的关爱,只是一片灰蒙蒙的颜色。惟一留下的是小爱玲天生的文学才能。7岁她就开始创作小说了,这是生活中仅有的一点亮色。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