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留学俄国见闻--系里来了一个克格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0 16:00 青年参考 | ||||||||||||||
作者:王益斌 2002年初秋,我有幸来到美丽的伏尔加河畔,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我就读的俄联邦朱可夫防空军事大学位于莫斯科东北的特维尔市,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军校,其前身是沙俄骑兵学校,十月革命后成为红军骑兵指挥员的摇篮,曾培养出朱可夫这样的著名军事天才。卫国战争前这所学校被改为红军后勤与运输学院。1956年在朱可夫担任国防部长 “系里来了个克格勃” 2002年春,新学期开始后我们发现一向爱开玩笑的俄语教师达季娅娜忽然变得沉默寡言。开始我们以为她遇到了烦心事,就劝解说有什么困难请不要客气,我们全力帮忙。没想到她神秘地说:“系里来了克格勃,以后你们言行要多加小心”。 经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系里多了一个名叫阿希波夫的年轻少校,他的公开职务是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系主任助理。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英俊的脸庞透着一种憨厚的神态,待人处事非常礼貌、得体。初次见面,使我很难把他与克格勃画上等号,然而,时间一久从他干练而很有分寸的处事作风和深邃的眼神中感觉到了他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气质。 此后,每当有集体外出游览参观的活动,他总是陪同左右,各国学员为庆祝本国节日举办的晚会和舞会他不请自到,与校方领导的谈判他也经常在场。大家都戏称他是“保镖”。 克格勃伸出了救助之手 2001年夏天一个意外的事情拉近了我与阿希波夫的距离。7月上旬,家属办理了半年的赴俄探亲终于成行,但不巧的是正赶上中国在莫斯科申办奥运,一时机票没有着落。 等接到妻子赴俄日期的通知时已是周末,我立即向学员队长提出派车申请,但队长回答说申请太晚了,周末学校无人办公,你只能自己打车去。 从特维尔到莫斯科机场有170多公里,往返需要五六个小时,而且是晚上行车,我深为安全感到担忧。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阿希波夫主动找上门来说:“你为何不去直接找副校长?”我回答:“学校不办公找校长又有何用”。没有想到,他二话没说就亲自去找副校长,一会儿的功夫就办妥了派车手续,并答应和我一起去机场。这使我对克格勃的作用和能力不得不另眼相看,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有了这位克格勃做保镖遇到任何麻烦都不怕啦。 果然,一路非常顺利,阿希波夫“拔刀相助”使我非常感动,当我向他表示谢意时,他淡淡一笑说“这是我的职责”。 该出手时必出手 然而,阿希波夫并非对所有事情都乐意“帮忙”,对于原则问题这些克格勃从不含糊。 一次斯末考试,因为考查内容太多,一名阿拉伯国家的学员偷偷把保密笔记本带回宿舍复习,结果在突击检查中被发现。这名学员与系领导交涉,请求不要上报,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下不为例”。可没过几天,俄国际军事合作总局就对这名学员进行了通报,并向该国使馆提出抗议,要求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不愉快的事情。 事后,这名学员指责系领导不守信用,系领导无奈地说“我们不上报并不保证别人不上报,我们有不同的上报渠道”。后来查明原来是阿希波夫通过安全部门上报给了国际军事合作总局。毕业时,这名学员在酒桌上质问阿希波夫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彬彬有礼地回答说“保守我们共同的秘密,这是我们大家应尽的职责”。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我对克格勃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联想到当前普京等一大批前克格勃人员走上国家领导岗位,这的确值得人们回味。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