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影响新中国青年的十大英雄:从张海迪到杨利伟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2 12:41   新华网

  作者:水穿石

  1.信仰英雄———江竹筠

  江竹筠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一说到“江姐”,知道的人就太多了。因为著名长篇小说《红岩》,因为电影《烈火中永生》,因为歌剧《江姐》,因为歌曲《红梅赞》和《绣红旗》,“江姐”无人不晓,她的本名江竹筠倒被人们忘了,“江姐”已成为一个代名词,已成为人们心中所有经受监狱考验的革命者的化身!是一个伟大的信仰英雄。

  2.道德英雄———雷锋

雷锋

  雷锋,无疑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姓名,他是嵌刻在亿万中国人第一印象中的英雄。在共和国五十多年众多的英模人物中,雷锋无疑是最为人知、最深入人心、影响最深远的“第一英雄”。

  对于他的事迹,国人大都耳熟能详。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助手倒车时,一根木桩被刮倒,正好击中了他的太阳穴。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1963年3月,《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出版《雷锋专辑》,毛泽东为该专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学习雷锋活动。此后,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也成了那些年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作为著名格言,几乎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人们把自己身边做好事的人称为“活雷锋”。雷锋永远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一个值得回味和憧憬的理想。

  3.人权英雄———遇罗克

  1970年3月5日,以一篇《出生论》震撼北京、震撼中国的遇罗克,献出了他那27岁的年轻生命。他的家庭也一直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过着如同噩梦般的日子,蒙受着那不断降临的恐怖与灾难。上世纪60年代遇罗克向“无处不在”的、被作为主流意识的“血统论”挑战,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丰碑。

  4.意志英雄———张海迪

张海迪

  张海迪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全国的典型。在她之后,虽然也推出了众多的英模,但影响远不能与她同日而语。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做出“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在此之前,《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她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和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

  她五岁时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但她身残志坚,自学了英、日、德和世界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资料和著作,还自学了医疗知识及针灸技术,为农村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

  当时的许多青年正在从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寻找信仰,所以,张海迪作为“正确人生观”的典型受到了极高的重视。邓小平专门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这个题词实际上将张海迪当作了“四有新人”的表率。成了典型的张海迪并未失去她的个性,她坚持留住了那一头美丽长发,她不讳言自己曾经软弱服过安眠药企图自杀,她谢绝了组织安排的职位而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后来,她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创作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和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等作品。

  作为人类生命意志坚强的象征,无论再时过境迁,张海迪也不会“过时”。

  5.精神英雄———郎平

郎平

  郎平,这是个倍受国人尊重的名字。说这个英雄是郎平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集体———女排。我们不曾忘记,当年的女排曾经给这个沉睡多年而又重新觉醒的民族带来多少欢欣与鼓舞,以至北大学子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符合那个年代的需要,用体育凝聚民族精神。其时,刚刚告别了“文革”剧痛的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向世界敞开了博大的胸怀。而当年的中国女排,以其奇迹般的六年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一剂强心针。那个时候,只要有中国女排参加的体育比赛,人们都会很自觉地锁定电视频道,如果是决赛转播,说一个城市万人空巷也不为过。同样火热的激情,外国人很难理解,小小的一只排球,竟然能够牵动一个民族的神经。他们不能理解一个伟大的但是却遭受了一百多年屈辱的民族的真切感受。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就是顽强拼搏的代名词。“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女排表现出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激荡风云,引领时代,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6.科学英雄———陈景润

陈景润

  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后来众所周知的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发表后,立即得到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其时,英国数学家哈勃斯坦和德国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正在印刷校印,他们读到陈景润的论文后立即要求暂停付印,并在这部书里以“陈氏定理”为题专门加了一章。他们称这一定理为“光辉的顶点”。国外的其他数学出版物也纷纷称赞陈景润的这一工作为“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等等。

  在中国正经历“文革”浩劫、科学和教育饱受摧残、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陈氏定理”这样的世界成果居然能够诞生,无疑是个奇迹,同时也为中国人大大地争了一回面子。1978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发表著名作家徐迟写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从此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科学春天”里全国人民崇拜的偶像。从此“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科学”的代名词,于是“向科学进军”成为一代青年的理想和毕生追求。

  7.战斗英雄———徐良

  徐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他所在部队所在班全体战士壮烈牺牲,他孤军作战,出生入死,腿部重伤。归国后截肢,遂为永久残疾人,但誉满全军。不久后,他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军民联欢晚会上。广大中国人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他的。他着绿色戎装,挂金质奖章,坐特制轮椅,缺一条腿,不过腰板笔直,目光坚毅;而且他面色白俊,英气中发,看上去神采飞扬。站在他身后的,是双手推着轮椅的温柔美丽的毛阿敏。二人共同高歌一曲,叫作“血染的风采”。这歌是为在越南战场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写的。

  毛阿敏是舞台上流彩飞云的歌星,徐良是战争里钢筋铁骨的军人,二人原本不搭界。那年春节军民联欢晚会的导演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让二人一真一假,扮演一对生死情侣。他们演唱的《血染的风采》也从此脍炙人口。一时间,徐良就不仅誉满全军,而且成为广大青年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8.知识英雄———何阳

  2000年3月15日,银川市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何阳涉嫌诈骗一案,对何阳以诈骗罪做出了一审判决,判处何阳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5万元。自此“点子大王”何阳终于走向了他人生的另一面。但以前他作为“知识英雄”的代表却给人留下了难以抹掉的回忆。

  何阳曾是北京市和洋民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和洋咨询公司总经理。他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专业,担任过某厂工程师,后转向专门给人出谋划策。1988年创办“和洋民用品新技术研究所”,曾兼任过中国质量万里行主持人,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2所院校兼职教授,以点子多并使其商品化而闻名,著有《点遍中国》等。他是90年代“知识就是力量”的最好诠释,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一代青年“学习知识”的热潮。

  9.维权英雄———王海

  1995年3月25日,王海来到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一副假的日本索尼耳机,从此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职业打假人”,他也有了另一个称谓———“打假英雄”。王海的打假,同样是个痛苦曲折的历程:最初的王海,满腔被害者的义愤,对制假者进行坚决的回击,全国人民一片喝彩,新闻界、政府部门、老百姓无不举双手支持王海。

  现在来看,王海现象已经不能仅仅定义在“打假”这个层面上了,而应该向更广阔的“维权”领域拓展。从一个侧面相对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保守、羞涩的民族,中国人由于受几千年来“孔孟思想”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容易忍让、退避的人群。而王海却在这一年吹响了“维权”的号角。在这个层面上,把王海定义为一个英雄我想也不为过,虽然这几年,王海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但王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现象,一种行为。这个英雄也许还需要得到历史证明,但我相信他对青年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10.航天英雄———杨利伟

杨利伟

  20世纪是一个需要英雄的世纪,中华民族是一个需要精神力量的民族,杨利伟被过早地定义为一个“英雄”,我不知道这对当代青年会有何样的影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杨利伟已经真真切切地载入了中国历史。

  杨利伟也许是另一个代名词,是什么?是几代航天人?也许过于狭隘,我想如果非要把他定义为一个“英雄”的话,就把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代表吧!他代表中国人迫切需要祖国强盛的愿望。

  (田宝堂摘自《青年时代》)

1、死人堆里爬出来--独腿老红军传奇 2、孙殿英--用打麻将看人知己知彼
3、怕公仆靠单位--国民素质三大缺陷 4、宦官罪行累累--燕赵文化难解隐痛
5、月球引力是地球地震的导火索吗 6、难以承受的悲恸--与亲人生离死别
7、我为守住家庭忍受丈夫脚踏两只船 8、赤裸也圣洁--超级唯美的人体摄影
9、皇太极--胆识过人除袁崇焕手段辣 10、白宫故事--1814年被英军纵火焚烧

  (编辑:小雪)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