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空姐的故事--首飞美国泪洒旧金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5 10:37 京华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晴 昨天,中国民航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宣布,参加月初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姐才艺大赛的180多名选手已全部被各大航空公司收归旗下,就连参加观摩的100多名同学也被“瓜分”。 晕 想当空姐先上转椅 1973年,中国民航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招飞。120名京、津、沪的应届毕业生成为空中乘务员,刘玉梅便是其中一个。 谈起当时招飞的考试,刘玉梅至今记忆犹新。通过了严格的政审和体检的毕业生们,接受的最后一项考试是转椅。“转椅是不停变换方向转的,一般是半小时,从转椅下来的人都头晕目眩、呕吐不止。”但这只是第一步,脚刚着地,考生们就要接受考官的提问,只有准确无误地答出来才算合格。 吐 首次上天由喜变忧 经过一个多月的军训,终于可以上飞机训练了,大家都非常激动,毕竟在那个年代,全国坐过飞机的人屈指可数。 一坐上安-24飞机,每个人都又唱又跳,唱着唱着,飞机开始了蹲起落科目练习(飞行训练科目之一,飞机做高速降落后再快速拉起),几个起落下来,女孩子们开始哇哇大吐,最初的兴奋全都没了,有些人开始偷偷抹泪。这时,老乘务员们抓紧时间给她们上了一课:你们上天是为了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蹲起落科目就是训练空乘人员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刻苦的训练磨炼了乘务员们的品质。当时飞的都是伊尔-14等小飞机,飞机上配备的乘务员数量很少,伊尔-14是一个乘务员,安-24是两个乘务员。在剧烈的颠簸中,她们常常是自己刚吐完,把嘴擦干净后马上投入到机上服务中。 亲 首飞美国泪洒旧金山 1981年1月7日,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47型飞机,飞越太平洋,开辟了中美之间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刘玉梅成为北京-旧金山航段的机组成员。当天上午,首都机场候机楼前彩旗飘扬,候机大厅悬挂着大幅标语,机场各类保障人员一清早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当飞机到达旧金山时,旧金山市政官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美国各报社、电视台对此次开航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刘玉梅回忆说,第一次去唐人街,见到华人特别亲切。“他们问我们是从香港还是台湾来的,我们说是从北京来的,很多老华侨听到后又惊又喜,一下子冲了过来,抓住我们的手失声痛哭,我们也是热泪盈眶,那个场面,直到现在还让我忍不住想流泪。” 巧 抛币猜中申奥结果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刘玉梅担任申奥专机的主任乘务长。在前往法国的途中,整个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心情都特别激动。为了缓解紧张情绪,飞机上有人提出掷硬币来先看看运气,如果正面朝上,就是申奥能成功,反之不成。 “硬币抛向空中的一刹那,机上空气都凝固了,可硬币没有遂大家所愿,每个人都说不准。”那次申奥的结果是北京以一票之差输给了悉尼。在回程中,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机组专门开会要求全体人员不能让情绪影响了服务质量。但是当刘玉梅噙着眼泪充满感情地念出机组专门写好的鼓励大家的广播词时,每个人还是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2001年,李岚清副总理率领申奥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再次踏上了申奥的征程。这一次,又是刘玉梅执行专机任务。刘玉梅和同事们讲起上一次申奥前掷硬币的事情,大伙说这次也掷一个瞧瞧。结果,连掷几回都是正面朝上。这次中国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变 空乘服装两次更换 刚飞国际航线时,空乘人员的男服是中山装、军便帽,女服是上海流行的方领直腰宽松式上衣、普通西裤和圆头方口黑皮鞋。 机组飞出去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关于服装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民航机组经历了一次换装:冬装统一为深蓝色斜纹毛料西装,夏装为毛凡尔丁西装,此款制服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正式成立,国航人认识到员工职业装对航空运输企业形象的巨大作用。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引入简捷明朗的国际化理念,设计出那套具有历史意义的“宝石蓝”颜色的空姐制服。1988年推出时,西方人认为东方人普遍身材偏瘦,因此最初设计的衬衣是横条纹的,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变成竖条纹的衬衣,再完善了袖子等设计细节,到1989年定型。 2002年,拉比杜斯,这位代表世界时装设计最高水平的设计师为重组之后的国航设计了新的制服。这套“国韵”职业装成为中国航空的象征,在世界各地展现着中国独特的东方神韵。 憾 儿子不当飞行员 对于空姐来讲,没有春夏秋冬,也没有节假日。刘玉梅的爱人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两个人飞来飞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一次民航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刘玉梅非常想让儿子去报名。当时她执行任务出国半个月,临走前再三嘱咐儿子去面试。没想到儿子面试时直接对考官说:“我不愿意当飞行员,是我爸妈让我来的!”对于儿子错过这次放在手边的招飞机会,刘玉梅非常生气,也很伤心,很长时间没和儿子说话。儿子大学毕业后,主动和刘玉梅说出他不当飞行员的理由:“我小时候,你和我爸两个人都不管我,今天把我放在这儿,明天又搁在那儿,从来不顾我的感受。我不想走你们的老路!”刘玉梅半天说不出话来。一直到和记者说起这件事时,刘玉梅的眼圈还是湿漉漉的,她觉得欠孩子的挺多的。但在她心里,仍然希望儿子能继承他们的事业,继续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