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50次危险暗杀--阿拉法特的传奇一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5 11:35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当直升机载着这位羸弱的老人,从他残破的官邸起飞时,我突然忍不住哭泣起来。”英国广播公司(BBC)驻耶路撒冷记者芭芭拉.普勒特10月29日说。 “当你不了解阿拉法特的时候,你是不会喜欢他的。”阿兰.哈特在《阿拉法特传》中这样写道。 从“孩子王”到“暴风”突击队队长 阿拉法特自己说,他于1929年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庭,但也有人说,他的出生地是埃及的开罗。 “阿拉法特”是沙特麦加附近一座山,意思是“神与吉祥”。阿拉伯人中很少有人叫这个名字,但是,由于这位传奇英雄的出现,“阿拉法特”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成了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 阿拉法特不到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是姐姐带大的。小时候的阿拉法特是个孩子王,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阿拉法特喜欢组织邻居家的孩子们玩耍,“训练他们行军,谁不听从命令就用棍子管教谁”。1948年,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负责运送军火弹药。战争结束后,他于1950年就读于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是著名的学生领袖。1952年,阿拉法特写了一份血书给埃及第一任总统纳赛尔,吁请他不要忘记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 1958年,阿拉法特赴科威特,在一家自来水公司任工程师,后来开了自己的建筑承包公司,生意很成功,买了汽车和别墅。但富有的生活不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他开始秘密筹建“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次年该组织正式成立。1964年,阿拉法特组建“法塔赫”的武装组织“暴风”突击队并任队长。第二年1月1日,他领导“暴风”突击队打响了武力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他后来常说这是巴勒斯坦人的“南昌起义”,因此这一天被定为巴勒斯坦的“革命爆发日”。从此,一个“阿拉法特时代”开始了。
50多次与死神打过照面 阿拉法特素有“不死鸟”之称,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先后遭到50多次意外和暗杀,但都化险为夷。对此,阿拉法特说,一是靠他忠实而精干的保镖,二是凭着自己敏感的直觉。 1992年,阿拉法特乘坐阿尔及利亚提供的“安—26”飞机到利比亚的萨拉地区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途中遭遇特大沙暴,结果飞机在空中盘旋无法降落,最后油料耗尽,一头栽到利比亚沙漠中,机身断裂为三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而阿拉法特大难不死,因为保镖拼命护住了他。 1985年,以色列空军突袭突尼斯南郊的巴解总部,将总部炸为平地,伤亡数十人。但那次阿拉法特因故迟到15分钟,与死神擦肩而过。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对巴解组织基地狂轰滥炸了两个半月,但身在其中的阿拉法特却安然无恙。有一次,以军狙击手甚至都瞄准了阿拉法特,但在扣动扳机前犹豫了一下,结果永远失去了暗杀阿拉法特的机会。 1973年,阿拉法特准备乘利比亚航班去海湾国家出席一个会议,行前临时改变了计划,结果该机被以色列击落,机上100多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1969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内奸混进阿拉法特办公地,把窃听器和波型脉冲雷达发射器安装在阿拉法特的专车底下,企图以此为以色列战斗轰炸机指引目标。阿拉法特凭自己的直觉及时发现了这个装置。
和5位女子的爱情故事 阿拉法特的初恋很少有人知道。在开罗大学读书时,他爱上了同系的一个女子,两人情投意合,阿拉法特还向女孩求了婚,但遭到女孩父母的拒绝。当两人在尼罗河畔的绿荫下不得不分手时,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无奈的泪水。 第二次恋爱是在约旦。不到30岁的阿拉法特在安曼与一位黑发黛眼女孩一见钟情。但由于阿拉法特正一心扑在事业上,没有时间将感情“升温”,交往始终若即若离,两人关系渐渐疏远,最后各奔东西。 阿拉法特最投入的恋爱是和娜达.雅茜露。她是一位阿拉伯富商的女儿,曾就读于黎巴嫩的一所大学,“品学兼优,性情温婉”。1971年,30出头的娜达在贝鲁特与阿拉法特相遇,她温柔优雅,魅力十足,阿拉法特被深深吸引住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据说那段时间是阿拉法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娜达遭人暗杀,阿拉法特为此痛不欲生。 西班牙女记者伊沙贝尔.皮萨诺对阿拉法特的爱情最为炽热。皮萨诺原是一名影星,后涉足新闻界,任职于西班牙《世界报》。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皮萨诺到突尼斯采访阿拉法特。据说她采访前准备了30多个问题,结果根本不用提问,阿拉法特就海阔天空地谈了起来,从国际形势、地区格局到个人情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等,无不言之滔滔,风趣幽默。在皮萨诺的想像中,阿拉法特一定是桀骜不驯的模样,没想到那样和蔼可亲。皮萨诺后来在《与阿拉法特相处的日子》一书中说,她当时就深深爱上了阿拉法特。在结束采访时,她“握着阿拉法特那双粗壮有力的大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阿拉法特的手也久久不愿放开……就在阿拉法特依依不舍准备离去时,我发自心底的话突然脱口而出:‘Iloveyou!’” 之后,两人鸿雁传书,互诉衷肠,并在罗马和突尼斯等地多次见面,甚至商定了结婚日期。有一次,阿拉法特送给皮萨诺一个小木箱,上面写着“献给亲爱的皮萨诺”。皮萨诺打开箱子,发现是两人所有的信件和她送给他的小礼物,她幸福得彻夜难眠,写了长长的情书给阿拉法特:“我爱你胜过自己的生命……”但这段跨国婚恋最后没有结出果实,理由谁也说不太清。也许两人之间存在着误解,也许双方的事业心都太强了,以至于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还是慢慢熄灭了。有一次,阿拉法特在西班牙举行招待会,皮萨诺几次想与他单独会谈,都被保镖挡在外面。 与皮萨诺分手不久,长发披肩、时髦漂亮的苏哈就闯进了阿拉法特的生活。1991年,62岁的阿拉法特与28岁的苏哈迈进了婚礼的殿堂,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几年前,苏哈已带着女儿居住在法国巴黎。 被孤立起来的寂寞英雄 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巴勒斯坦国正式成立,他被选为总统。但这是一位没有土地的总统,他还要继续为真正意义上的巴勒斯坦国而奋斗。5年后,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次年7月,阿拉法特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巴勒斯坦,并当选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994年,他还与拉宾、佩雷斯一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0年,阿拉法特在白宫对着几十家媒体的聚光灯,拒绝了克林顿的促和方案,他说“敢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让步的阿拉伯领导人还没有出生”,这话让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克林顿失望了,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失望了,阿拉法特却含笑而归。在加沙,欢迎者人山人海,人们举着鲜花,吹着喇叭,抬着他的巨幅画像,列队迎接心中的英雄。因为在克林顿的推动下,巴拉克做了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让步,但阿拉法特仍不为所动,巴勒斯坦人觉得,他们的领袖以行动捍卫了他们的民族利益。人们欢呼着将阿拉法特一次次抛向空中,这场景使阿拉法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而他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崇高威望此时也达到顶点。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阿拉法特也许没有想到,他以后的路将变得艰难。 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接着,沙龙上台。搭乘“9.11”之后美国的反恐快车,沙龙把“恐怖之王”、“巴勒斯坦的本.拉登”等一顶顶帽子扣在阿拉法特头上。美国也调整了中东政策,与以色列一起逐渐将阿拉法特孤立和边缘化。一些原本对阿拉法特友好的国家也对他退避三舍,避之惟恐不及。一度,寂寞的拉姆安拉官邸,只有书本和阳光陪伴阿拉法特度过漫漫长日。他几乎与世隔绝。 “耶路撒冷,没有你,我的梦就不会完整” 不少巴勒斯坦人认为,阿拉法特患病与他长期被困有关。阿拉法特总统府典礼局的一位官员说,阿拉法特就像一只鸟,不知疲倦地在天空翱翔,但有一天停下来了,反而容易生病。 被送往巴黎的阿拉法特已显得满脸憔悴,吃力地向众人道别。在这个多事之秋,美国大选以布什连任落下帷幕,这是阿拉法特最不愿看到的;同时,与他交情甚笃的阿联酋总统扎耶德又刚刚离开了人间。这些对阿拉法特都是巨大的刺激。 阿拉法特倒下了,但那块黑白相间的阿拉伯方格头巾,那套墨绿色的军便装,那个威武宽厚的领导人还将被世人提起,被世人挂念。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耶路撒冷,没有你,我的梦就不会完整”。许多人不仅担心,他撒手人寰,他留给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梦会不会从此也不再完整。
(编辑:羚萱)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