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蒋介石出访印度内幕:首次大国身份外交(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1 14:38 环球时报 | |||||||||||||||||||||
会见甘地和尼赫鲁 1942年2月5日,蒋介石应英国驻印总督林利思戈勋爵的邀请访问印度,同行的有国民党高级官员王宠惠、商震、张道藩和周至柔等15人。专机降落在新德里机场后,印度各界对
随后几天,蒋介石视察了印度西北边境的开伯尔山口要塞,还会晤了圣雄甘地,国大党领袖尼赫鲁,未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妇女界领袖奈都夫人等。 蒋介石与甘地的会面颇费周折。蒋介石为表示尊重,想按中国的礼节,到孟买附近甘地的住处沃尔塔登门拜访。甘地则想按印度的习惯前往客人在德里的住处会面。英国总督给蒋夫人宋美龄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如果蒋氏夫妇到沃尔塔去,那么总督政治上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希望蒋不要这样做。丘吉尔也打电报给蒋介石,请他不要违背总督的意愿,否则“就可能使我们联合全印度参加抗日的共同愿望受到损害”。蒋介石屈从了这些压力,把会谈地点改在加尔各答。2月10日,甘地同他所竭力保护的贱民一起, 忍受旅途的辛劳,乘坐三等车厢来到加尔各答。蒋介石得知后极为感动。随后,两人大谈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甘地介绍了他在争取印度独立过程中,组织非暴力斗争的策略。蒋介石对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自决的愿望表示了同情。 尼赫鲁对蒋介石访印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处在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民未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盛情欢迎蒋介石表示歉意。尼赫鲁向蒋谈到国大党的对日立场:国大党同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会接受日本的占领。目前印度人民未充分动员起来参加抗战是由于英国不愿意解除它加在印度人民身上的殖民枷锁,但是一旦日军入侵,印度人民将协同英军抵抗,决不回避责任。 尼赫鲁随后陪同蒋介石访问了在圣地尼克坦的国际大学。宋美龄在欢迎会上以英文发表演说,她对不久前逝世的泰戈尔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热情赞扬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全印学生联合会于2月15日举行“中国日”活动,并请宋美龄代转一面送给中国学生团体的锦旗,上书:“敬赠英勇的中国学生”。全印妇女协会还举行茶会欢迎宋美龄,宋美龄向奈都夫人赠送送了中国丝绸绣品。 2月21日,蒋介石夫妇启程回国,当天,宋美龄广播了蒋介石的《告印度人民书》英文稿。文中说,中印两国人民命运相同,因此应并肩作战。他同时要求英国能够“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使他们能发挥精神和物质无限之伟力。 《告印度人民书》得到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的高度评价,尼赫鲁称蒋的访问“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象征中印两个伟大民族的友好和未来的同志关系”。蒋介石的建议及舆论反响对英国当局形成巨大压力。虽然丘吉尔在蒋访印前就致信,希望蒋不要有“违反总督或英王意愿的举动”,蒋仍呼吁英国赋予印度民族解放之权利。2月24日,丘吉尔通过路透社发表意见说:“英政府对蒋之建议已加以同情之注意,目前英战时内阁已对整个局势彻底检讨。”然而,英国并不打算让印度马上独立。 回国后继续斡旋 2月21日,蒋介石夫妇回到重庆,完成了历时15天的访印活动。3月17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举办“印度日”活动,展出了蒋访印的照片及有关印度的图片资料。 就在蒋介石访印期间的2月15日,新加坡陷落,数千英军缴械投降。中国赴缅远征军次日与日军交战,日军不久开始轰炸印度城市。蒋介石回国后,对印度的军事形势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他写信给罗斯福和丘吉尔,批评英国“闭眼不看事实”,呼吁英国立即改变态度,否则等到日本攻进印度时才采取行动,那就太晚了。据说,丘吉尔闻之大怒。 蒋介石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盟国的事业,扭转印度的公众舆论,但并未成功。3月11日,丘吉尔派出掌玺大臣克里浦斯赴印,提出让印度战后自治的方案。3月23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发表讲话,主张承认印度和越南等国独立。由于英国拒不让步,蒋介石于4月3日又致电尼赫鲁,劝他接受英国的提案。蒋告诉尼赫鲁,他希望印度能在被日本征服还是在与英国协调之间作出抉择。 7月25日,蒋再次致电罗斯福,要他促使英国让步。丘吉尔闻信后火冒三丈,威胁要撤销中英盟约。罗斯福给蒋介石回信说,鉴于英国在对印度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中美采取干预措施是不明智的。1942年8月8日,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提出的不合作运动决议,英印当局第三天就把甘地和尼赫鲁投入狱中。一些地区的民众开始扒铁轨、割电线、攻打警察局,遭到英军坚决镇压。 蒋介石对印度的访问和其后一系列在大国首脑间的斡旋,标志着中国作为大国首次参与国际外交。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