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女作家张纯如:满腔正义的斗士 华裔青年的楷模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7 11:2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8年3月15日,张纯如在华盛顿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发表演讲。图为演讲后张纯如为读者签名。

1998年3月15日,张纯如在华盛顿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发表演讲。图为演讲后张纯如为读者签名。

1998年6月29日,张纯如在纽约举行的日本侵华罪行报告会上介绍她的写作经过,并回答提问。
1998年6月29日,张纯如在纽约举行的日本侵华罪行报告会上介绍她的写作经过,并回答提问。

  作者:支林飞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以下简称《南京暴行》)一书作者、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最近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

  作为华裔的骄傲和楷模、满腔正义的斗士和美国华裔著名社会活动家,36岁的张纯如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我曾认真生活”

  张纯如的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在11月8日报警说妻子失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警察方9日上午接获报案,一名路人在旧金山市以南80公里的洛斯.盖托斯镇一条偏僻乡村小径上,发现一名亚裔女性死于车内。经过警方及验尸官调查,确定这名女性就是著名的华裔作家张纯如。她头部中了一枪,警方认定这是一起自杀事件。据称,警方在张纯如的车内找到了一把古董手枪,买这种枪不需登记手续。

  风华正茂的张纯如为什么突然自杀?张纯如的出版经纪人苏姗.拉比内尔说,张纯如死前被医生诊断患有忧郁症,今年初她就曾住院治疗,最近5个月病情迅速恶化。生前,她正在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关押在菲律宾、饱受折磨的美国战俘,准备写一本揭露日军暴行的新书,她为此心力交瘁。拉比内尔说:“我和她经常通话,最近她告诉我,她无法继续完成这个写作计划了。很显然,她感到很悲伤。”

  张纯如的丈夫认为,是工作害了她。她多年来调查日军二战时期的暴行,从《南京暴行》到她近来准备写的新书,接触的全都是无比残忍和血腥的历史事实,一个个悲惨故事反反复复地让她陷入痛苦深渊,加上艰苦的采访和写作,最终导致她崩溃;他还说,妻子是工作狂,工作异常投入,经常挑战体力极限,直至患病。他说:“她是如此投入。她总是把自己推向极限,经常工作到累倒为止。”

  道格拉斯说,今年8月张纯如飞往肯塔基州采访,但一抵达目的地就病倒了,住院治疗三天后飞回旧金山。工作不顺让她很沮丧。此后,她开始接受心理治疗,但她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很快又埋头整理写作材料。此后,张纯如精神状态时好时坏,9月有过一次自杀的苗头。10月,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恶化,无法照顾幼子,夫妇俩将儿子送到住在伊利诺伊州的外公外婆家照看。

  张纯如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出自书香门第

  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父亲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被保送到哈佛大学留学,母亲则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张纯如从小聪慧好学,长大后热爱写作。1989年从伊利诺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记者,后来她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

  张纯如23岁时与在硅谷工作的白人工程师道格拉斯结婚,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两年前她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虽然种族不同,张纯如的家庭很幸福,她称丈夫是“最好的朋友、经济筹划人、精神咨询家”。

  张纯如对自己结婚比较早感到满意:“我认为早婚对我的事业很有帮助,这样我就将本来会花在约会和建立男女关系等上面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写作上。”据报道,张纯如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她每天下午5时起床,晚上等丈夫睡觉后开始写作,直到丈夫早上8时上班,她才去睡觉。这样,她可确保写作时的投入,不受任何外界影响。

  张纯如酷爱写作是受到家庭影响。她的祖父张铁君是有名的政论家,她的一位姑姑是专栏作家。张纯如的处女作是《蚕丝》。该书介绍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她以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和追求真实的踏实作风而著称,为写好此书她花了整整3年时间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采访,收集资料,该书在1996年出版,并受到好评。

  “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的成名作是她在1997年出版的、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南京暴行》一书。

  祖父张铁君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张纯如从小就从家人口中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的惨剧。上大学时,她到处寻找相关资料和书籍,但没有发现一本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书。于是,她决定自己写一本,让世人更多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了的大屠杀”。她认为:“只有弄清大屠杀的原因,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为了完成此书,张纯如到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访问大屠杀受害者、目击者和施虐者,搜集了大量的日军暴行铁证。1997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呆了25天左右,收集资料。“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工作却一点都不耽误。”当时替张纯如收集过资料的人回忆说,“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在为期2年的搜集资料过程中,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德国纳粹分子约翰.拉贝记录南京大屠杀情形的《拉贝日记》,这成为日本政府无法抵赖的史实证据。

  张纯如用英文撰写的《南京暴行》一书以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调查,记述了侵华日军当年在南京肆无忌惮烧杀淫虐的暴行。哈佛历史系系主任威廉.C.柯比在给该书作序时写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人们遗忘,所以,本书的问世尤显重要。张小姐把它称为‘被遗忘的大屠杀’,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一起。”

  《南京暴行》一出版就在美国引起轰动。它第一次让美国主流社会真正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她本人也说:“许多美国人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屠杀,读完书后,他们都震惊了。”对于日本政府至今不愿承认二战侵略事实,许多西方读者表示抗议。

  该书出版后连续14个星期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迄今该书先后印刷12次。美国华裔妇女协会当年评选张纯如为“年度优秀妇女奖”。

  “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南京暴行》一书好比一柄刺向日本极右势力的犀利投枪。该书让日本右翼分子惊惶不安,他们对张纯如恨之入骨。张纯如多次收到日本极右分子寄來的恐吓信,她也向朋友透露过对自己安全的担忧。由于张纯如自杀来得突然,还有人猜测此事可能与日本极右势力的黑手有关。

  张纯如以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当年日军的罪行。她分别从幸存者、作为行凶者的日本士兵和作为目击者的外国人士这三个角度,客观地记述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灭绝人性的犯罪事件,以及日本政府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卑劣做法。

  书中描写的日军暴行令人发指,包括抢掠、杀戮平民、强奸妇女并强迫中国受害者当着亲人面乱伦性爱,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反人类罪行!张纯如曾悲愤地说:“写这部书,让我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作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

  《南京暴行》是第一本记述日军暴行的英文书籍,后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其影响深远,日本右翼对此十分恼怒。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居然公开发表声明,污蔑该书是“非常错误的描写”。他的声明立即遭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出版商和各类美国华侨团体的同声抗议,并敦促日本政府撤换齐藤邦彦大使一职。

  这本书也让张纯如成为积极参与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以及抨击日本掩盖历史可耻行径的女斗士。她经常应美国一些社团的邀请发表演讲,敦促日本政府反省历史,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张纯如说,只有认罪,日本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民族。受到日本右翼威胁,迄今没有一家日本出版社敢出版该书的日文版。

  在《南京暴行》一书中的最后一章,张纯如以“二度强暴”为名,直指日本政府和极右势力对其罪行毫无悔意,直至今天仍不觉悟。她说,实际上,这已经是新的罪行。她引用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作家伊利.威塞尔的话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美国华裔青年的楷模

  作为华裔,张纯如一直不忘华裔先民在美国的奋斗史。经过数年深入采访和实地考证,她于2003年出版《华人在美国》一书,为150多年来华裔移民在美国奋斗创业的艰辛历史树碑立传。书中反映了华裔在美国遭遇迫害和歧视的历史,也歌颂了华裔在对美国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华人在美国》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洛杉矶时报》的书评称此书“既是华人移民的故事,也是美国史诗的一部分”。这本书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帮助美国主流社会正视华裔的地位和对美国的贡献,有利加快华裔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张纯如说,她的书旨在表明:美国华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纯如的成功使她成为美国主流社会承认的公众人物。她曾是美国《读者文摘》的封面人物,获得许多大学和组织的荣誉证书,她还为《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撰写过许多评论和文章。旧金山世界抗日史实维护会发言人丁元说,张纯如强烈的正义感和出色的才能,在主流社会中树立了华裔的良好形象,“她一直是美国华裔青年真正的楷模”。的确,作为一位年轻的少数族裔作家,张纯如在美国主流社会赢得如此高的荣誉和地位,为美国华裔争了光,让他们引以为傲,她的成功也值得其他华裔青年效仿。

  (编辑:羚萱)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