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当年美国“丢失中国” 优秀外交官成为替罪羔羊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0 16:26   光明书摘

  作者:凯恩·博斯特尔[美]

  “谁丢失了中国?”

  二战结束后,打击共产主义威胁成为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从4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对苏联全面遏制的政策,外交工作和军队全力以赴在海外对苏联进行威慑,在
国内,公众醉心于发现和惩治“共产主义威胁”,共产党及其追随者成为“间谍臆想症”的牺牲品。不甘寂寞的联邦调查局也利用这个时机在打击共产分子的活动中频频出手,甚至不惜竭力夸大共产党的“威胁”,以提高自己的战绩。

  由于政府的轮番镇压,美国共产党人数在战后数年里连年下降,从1944年最高峰时期的8万人剧降到1956年的2万人。到1962年,这个数字进一步降至8500人,至1974年时,则只剩下2000多人。该党党员人数急剧下降,已经遭到很大破坏。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在国内已经基本没有了事实上的破坏力。到胡佛晚年时,他曾经对自己的助理局长威廉:沙利、文大发脾气:“如果你不断胡说国内共产党已经今非昔比,我怎么好从国会弄到拨款?”可见,就连他本人也承认,所谓的共产党的威胁早已是吓唬统治阶层的谎言了。

  由于共产党的实力已不足为虑,联邦调查局必须马上寻找到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题材。于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联邦调查局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战期间,出于迅速打败日本的战略考虑,在远东和太平洋方向美国需要使中国成为一个“有效的军事同盟”,并使之成为战时和战后和平时期的“忠实的政治盟友”,因此需要中国成立一个亲美的政府。罗斯福总统把中国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列入了与英美苏并列的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四警察之一”。

  但是,蒋介石政权终究还是打碎了罗斯福总统的如意算盘。一个新生的“红色”中国出现在古老的东方。美国曾寄予厚望的一个忠实盟友和有力的支持者,只能退居在一块小海岛上。

  “谁丢失了中国?”美国上下不禁问道。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无异是美国的一个附属国,蒋介石政权无异是美国的一个工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居然换不来歼灭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美国人当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罪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个月后,“反共斗士”麦卡锡参议员发表了耸人听闻的讲话,指责国务院里有意识地窝藏了200名以上的共产党人,美国所面临的危险不是外国可能进行侵略,而是被国家所厚待的某些人的背叛。他指控说,整个国务院都被共产党搞得千疮百孔了。1950年~1954年,此人在参议院大放厥词,任意以“亲共和反美活动”为借口捕人,造成大量的冤案,被称为“麦卡锡主义”。联邦调查局则为“麦卡锡主义”提供物质保障。在这个时期,如果有谁胆敢对中国国民党表示一点不满,或者对中国发生的一切作一点客观的评价,就会因为“叛国”罪名而遭到麦卡锡和联邦调查局联袂进行的非法调查。国务院里的那些“中国通”,由于曾经预言过国民党的失败命运,便成了“丢失中国”的替罪羔羊。我们从“中国通”谢伟思的遭遇可以窥豹一斑。

  “中国通”眼中的中国

  谢伟思童年时代在中国四川成都度过,11岁时回到了家乡加利福尼亚州。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外交工作作为终身职业。1933年通过了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又自费到了中国并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他被正式任命为外交官,被派往北京(时称北平)任文化官员。因此,他亲眼目睹了“一·二九运动”和“卢沟桥事变”,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风云动荡,与国内官员相比,对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触。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谢伟思被调往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后又于1941年被调往“陪都”重庆,1944年7月担任派往中共政府首府延安的美军“气象观察组”的政治顾问,以充分利用中共武装对日军进行更有效的抗战。此后,谢伟思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还访问了许多抗日革命根据地,会见了林彪、聂荣臻等将领。毛泽东就中美关系等重大问题所发表的许多精辟谈话,都由谢伟思及时、详尽地反馈给了美国当局。毛泽东在谈话时表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美国人民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中共不仅愿意加强和美国对日作战中的合作,而且期盼在战后重建国家时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应当放弃向蒋介石一面倒的政策,因为那样只会增强蒋压制民主以及在战后发动内战的决心。中美两国战略上和经济上都不会有利害冲突。

  [1]  [2]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