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没有文化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该怎么办 > 正文

今日话题:没有文化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该怎么办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7 12:03   新浪文化
开篇:新中国首座文化宫建KTV惹争议

  新闻回放:《中国青年报》天津文化宫要改建成KTV包间惹争议

  
“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一宫)要改成75个KTV单间!”从今年5月得知这个消息至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天津摄影家协会会员亚宁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儿,自掏腰包,四处奔忙,一心要保住他心中的殿堂:一宫大剧场。6个月内,他向有关部门递交的材料已经编辑到第111稿。亚宁说:“我要为天津1100万人争取在市中心看舞台演出的权利。”

  “第一工人文化宫”的金色题字已被磨去光彩,周围长出的茅草在风中摇曳。“一宫娱乐城”的字样提示着它曾经有过的另一个身份。墙上到处都是雨水冲刷后留下的痕迹。墙壁上有一个很大的洞。门檐上的瓷砖已经剥落殆尽,参差斑驳。
>>全文 评论


  评论:《千龙新闻网》没有一点文化味,还能叫作文化宫吗

  由于经营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工人文化宫——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在当地许多民众的强烈反对声中,先是改办迪厅,如今又改建成75个KTV单间。12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说起文化宫,年纪稍长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文化宫被人们誉为“广大职工精神殿堂”、“艺术家的摇篮”,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不仅仅是个舞台,还承载着许多人美好记忆的殿堂。然而,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全国的工人文化宫几乎都没有逃脱由兴盛到衰落、日落西山的窘境。>>
全文 评论

现象:竟争无力,中国各城市文化宫挣扎于困顿中


  四川文化宫生存状态探访:半数以上亏损 困顿中挣扎

  稍稍上点年纪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那个激情燃烧、娱乐设施匮乏的年代里,被人们誉为“学校和乐园”的文化宫曾是多么的人潮汹涌、令人神往。今天,探寻文化宫的足迹,却发现这个昔日盛极一时的文化阵地、精神乐园如今已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文化宫缘何没落?省总工会有关人士分析,由于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娱乐形式的多样化都使文化宫的设施和功能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不相适应更加显现,导致其地位和作用在逐渐退化。我省多数地方文化宫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新建起来的,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和经费投入少,场地已年久失修,其设施、器材也是普遍残旧,上不了档次,吸引力大大减退,致使文化宫门可罗雀、人气不旺,高收入的不想来、低收入的来不了。>>全文 评论


  西藏劳动人民文化宫:记忆中那段凝固的音乐

  它是上世纪60年代西藏的代表性建筑,1965年9月1日,百万翻身农奴第一次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在此投下了庄严的选票,1965年9月9日,阿沛.阿旺晋美在这里当选为第一届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后来,它成为拉萨人民娱乐生活的惟一去处,在这里放映电影达22年之久。如今,它陷于拆除或者重建的争论中。

  其实许多拉萨人都记得礼堂里镶嵌在天花板上的葵花顶灯和主席台两边的标语,市民张春霞说,从前她每次到文化宫看电影,在电影开场之前,她都会反复去读主席台两边的标语,她说还记得一条是“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另一条则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全文 评论


  
  北京西城区工人文化宫:为还债摇身“变”宾馆

  
昨天,记者来到西城区工人文化宫所在地——月坛南街24号,漂亮的高层建筑,正门口上的招牌却是偌大的“西宫宾馆”。经附近居民提醒,记者才看到高高挂在楼顶上的“西城区工人文化宫”的霓虹灯。“霓虹灯早就不亮了,电给掐了。”

  记者看到大厦里既有餐厅、商务中心、美容美发厅,也有电影厅、棋牌室、阅览室,还有录像厅、电子游艺厅、保龄球馆、歌舞厅等,商业味道浓厚。这些场所消费费用不低,与原来文化宫提供的低价甚至免费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而原来经常组织的京剧票友会和老年舞蹈大赛等更是难寻踪影。被誉为“职工之家”的文化宫的职能正在丧失。>>全部 评论


  
  福州一文化宫转型 无色情歌舞表演观众不满报警

  
以前因为色情表演被查处的福州铁路文化宫,近来转型搞起正规表演。文化宫转型了,有些观众却没有,一看到表演中规中矩,有的愤而离席,有的骂骂咧咧,甚至拨打电话报假警。>>全部 评论


  
  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将一楼部分场地出租给银行

  
在宽敞整洁的文化宫广场,看到粉饰一新的建筑一楼又开起了银行,今年70岁高龄的哈尔滨轴承厂退休职工武庆和特别失望。

  2003年2月,武庆等20名老工人联名向哈市总工会发出《还我工人文化宫》的倡议信。信中说:工人文化宫悬挂着各式牌匾,成了商业阵地,这样的“霸占”该结束了,给我们的后代青年工人留一个活动的空间吧!>>全部 评论
出路:寻求回归,更要学会变脸

  一、回归

  经过近20天的综合整治,曾一度辉煌而后走向沉寂的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今天重现辉煌风采。在千盏灯饰和万株花木的衬托下,这座欧式建筑更显得韵味十足、雍容华贵,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工人文化宫此次大修预计投资2000余万,周边环境整治投入300余万,下一步将对其室内进行全面整饰,恢复浮雕等油饰性物件。

  据悉,综合改造后的工人文化宫将彻底退商还文,它将紧紧围绕俄罗斯文化、艺术、餐饮、民间工艺来开展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哈尔滨欧陆文化交流活动中心。>>投入2000万元整治 一扫铜臭文化宫回归本色(图) 评论

  二、 变脸

  日前,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度过了五十岁生日,一场盛大的纪念晚会在这里上演。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力量,我省不少城市的工人文化宫从建成之日起就和城市文明的发展一起成长,经历了数十年辉煌,留下了中年以上的干部职工的青年、中年时代享受文化生活的身影。

  粤剧、各种球类运动场所都保留了下来,针对新的职工就业需要开设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培训,各种乐器、交谊舞、国标舞的培训,职业和文化培训成为文化宫重要内容;同时增开了茶庄、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渐渐又吸引了大批市民到这里学习或者消遣。

  如今,中山市的三家曲艺社等十几个群众文化团体也把他们的联络点设在了工人文化宫内。>>文化宫“变脸”留住城市舞步(组图) 评论

  本期策划、制作:独孤秋秋



  (编辑:独孤)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