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文字 > 正文

如《黑金》所演:台湾黑道“漂白”后势力强大(2)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1 13:23   世界知识
  向政商两界渗透

  现在的台湾黑帮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街头地痞流氓形象,而是全面渗透到了经济和政治领域,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对台湾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后,台湾的黑社会组织在国民党当局的打击下,为了求得生存
,开始改变原来的运作模式,采取了“以企业养帮会”的模式,其组织开始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四海帮”是台湾最早将黑道“企业化”的帮派,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集团,其经营的事业非常庞大,包括期货、投资公司、房地产、餐饮业、娱乐业和建筑工程等众多行业,财力雄厚。许多“大哥”级人物如赵京华、蔡冠伦、蒋启弼等均拥有多家企业。另一著名帮派“竹联帮”也形成了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财团组织,其经营事业范围甚广,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集团。

  同时,黑社会势力开始向政界渗透,即通过“漂白”进入政坛。开始时黑道人物往往是通过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为政党拉票、威胁其他候选人的方式干预选举,让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当选。后来,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实力的增强,他们开始自己出来参加选举。1995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中,“天道盟”的创始人之一罗福助出来竞选,结果竟以高票当选,引起岛内极大震动。

  罗福助当选“立委”只是反映了台湾黑社会参与政治的冰山一角。实际情况的严重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相关资料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包括“立委”、“国代”在内的500位“中央民代”中有25到50位有黑道背景,县市级850多位“民代”中,有286人有黑道背景。此后,台湾当局虽然通过了“反黑条款”,禁止黑道人物参选,但他们仍可通过各种渠道向政界渗透。可见,黑道参政在台湾已是积重难返,要想杜绝非短时可竟之功。

  黑社会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成员的知识层次提高。这也是否为了更加便利地向商界、政界渗透的需要。为了收高学历者,有的黑帮组织甚至在校园里开设香堂,吸纳帮众;同时要求年轻帮派成员一定要拥有高中、职高以上的学历,“即使混也要混到毕业”。更有甚者,一些黑道势力订有“助学”制度,设有“奖学金”,甚至还有安排帮派成员赴美深造取得学位的计划,这些成员在“学成归来”后,均会被授予薪资优厚的“护法”等职务。

  谁之过

  台湾当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动了一系列的“扫黑专案”。但是,黑社会组织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呈愈演愈烈之势,原因何在呢?说到底,是在于台湾的政客们和黑社会势力形成了权力共生关系,相互利用,狼狈为奸。

  在台湾地区选举中,各个候选人及政党在胜选压力之下,想赢得选战,既要靠候选人的形象与文宣,也要仰赖人际关系与贿选。上世纪80年代“解严”后,选举次数及人数激增,国民党为了确保其执政优势,反对党为了确保能当选,都逐渐与黑道挂钩,援引帮派势力进行护盘,以获得胜选。1993年6月7日,李登辉就曾经在“总统府”秘密会见洪门总会的12名山主,寻求支持。而帮派分子也乐于与政客挂钩,除了可分享实质利益外,更可借政客所掌握的政治势力,作为逃避治安单位取缔及从事特定经济活动的保护伞。于是,双方形成了相互利用、利益共生的关系,形成了台湾社会屡为人所诟病的“黑金政治”。

  民进党在野时,将“反黑金”作为一个主要诉求来对抗国民党,但是一旦掌权,其“黑金化”程度比国民党当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2004年“总统”大选期间,在“连宋配”声势稳定、民调支持率持续领先的情况下,急于“拼连任”的陈水扁饥不择食,年初就马不停蹄地跑到各县市“考察”,明里暗里猛挖国民党的墙角,其所见之人不少是黑道老大,或与黑道关系密切。

  投桃报李。由于当权者需要得到黑社会势力支持,所以,人们不但很难看到台湾当局“扫黑”的决心,相反,却经常看到当局官员对黑帮分子恭敬有加的场面。2004年7月17日,台北市黑帮“牛埔帮”老大张乃富去世,陈水扁和吕秀莲还公开赠送挽联,许多“立委”都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台“立法院长”王金平甚至出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讣闻上蓝绿阵营各党派的主席也都榜上有名。这种情况让台湾警方相当尴尬。“扫黑”扫到这种地步,台湾社会越扫越黑,也就是预料中的事了。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