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振宁、陈省身和范曾三大师的生死之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5 14:51 北京科技报 | |
作者:纪宇 近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公开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倾吐心声。其实,不仅仅是恋情引人注目,更震撼人心的是这些科学大师不为人知的神秘而丰富的感情世界。本文讲述的就是杨振宁、陈省身和艺术大师范曾交往中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4年7月21日,暑气如磐,正是北京天气最热的时候。清晨,艺术大师范曾从他北京碧水山庄楼上下来,走进他足有150平方米的画室。今天要为他尊敬的老朋友陈省身和杨振宁画一幅肖像大画。范曾斜倚在沙发上,用小手枪式的打火机燃着一支雪茄,袅袅轻烟裹着他的思绪飘向半空。 这幅作品,范曾已经酝酿了很久。从尺幅、画面、构图、布局,他都想了又想,斟酌再三。大约两年前,91岁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对他郑重地提出:“你能不能以杨振宁和我为题材画一幅画?” 范曾懂得陈先生的意思。这些年来,国际上陈省身领衔的微分几何学和扬振宁开拓的物理学得出了越来越多相同或相似的结论。陈省身的纤维丛微分几何理论,杨振宁的宇宙不完全对称定律,可以称为二十世纪数学和物理的又一次美丽而又奇妙的不谋而合。而他们两位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陈省身先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是目前惟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他晚年情系故土,回到中国定居,他说“我最后的事业在中国”。 陈省身捐赠100万美元感动范曾 近年来,范曾和陈省身先生因为同在南开大学执教,他们过从甚密。 陈省身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的消息传来不久,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他和杨振宁正在一起谈如何处置这笔钱。因为陈先生是美籍华人,他要按照美国的法律交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陈先生个人不要这笔钱,他要全部捐献给他工作过的地方,捐献给美国、英国的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个人无所得,所得税就可以免交了。 他们的谈话悄悄的,波澜不惊,平静如水。像是两个老人在说三把韭菜两把葱,说孙子调皮,孙女乖巧。语气恬静,态度平和,又仿佛是在说一件和他们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范曾在旁边悄悄地听着,很受感动。说起来,范曾很看重公益事业,历年来捐献的钱也很多,他早已把金钱看得很轻,觉得这都是他应该做的。 可平心而论,他总还是没忘记自己做了一件能让自己高兴的好事,想起来便感到满足和欣慰。说到底,他还是把这样那样的捐款当回“事”。这不是禅家所谓“一谈悟便是障”吗?可他们两位老人呢,却真是看得很平淡,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 杨振宁和范曾的“科学与艺术”之交始于七十年代末 杨振宁先生和范曾相识于七十年代末,虽然年龄相差16岁,从事的又是科学和艺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事业,可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感情是真挚的。杨振宁非常欣赏范曾的作品,八十年代初,他第一次到范曾家探访,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快意。他兴致盎然地看了范曾身边所有的画作,极为赞赏。临走时,他在留言册上题字:“我非常喜爱范曾先生的画!” 1991年,杨振宁专程从美国飞到巴黎去看望他。杨先生在卢浮宫玻璃金塔里请范曾和楠莉吃饭,非常真诚地举杯为他们祝福。席间杨振宁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十年后能在国内看到你!”这句话说得范曾的眼泪差一点掉下来。杨振宁的到来,无疑对孤寂中的范曾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安慰。范曾没有让杨振宁失望,仅仅过了三年,他就从巴黎归国了,杨振宁闻讯非常高兴。 范曾归国后不久,一次国家教委一位负责人在南开请杨振宁先生吃饭,杨先生掷地有声地说:“范曾先生回国,对中国是一件大好事,对南开是一件大好事,对范曾是一件大好事!” 杨振宁先生的这一席话从来没有在范曾面前说过,可这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当晚在场的南开大学数学家胡国定吃完饭就赶到范曾家说了这件事,他说:“杨先生讲这个话,太感动人了!” 范曾见证陈省身最后时刻 陈省身与范曾相识于七十年代,他喜欢范曾的艺术。陈先生那么忙,经常奔波在世界各国讲学,1985年还专门抽时间到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去参观,还特意驰书范曾,谈他看过作品后喜悦的心情。为答谢陈先生赏契之深,范曾特绘了一幅《老子出关图》相赠。其后,这幅作品一直挂在陈先生旧金山的寓所里。 陈先生病重入院的消息传来,范曾正在济南山东大学讲学。闻讯立即从济南坐火车赶到天津,连家也没回就直接去了天津总医院。这是12月2日,陈省身已长时间昏睡。范曾进门,正好先生醒来,他睁大眼睛看见了范曾,嘴里喃喃地说道:“范———曾,范———曾……”他的手也动了,像是要和范曾拉手。范曾赶快上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数学大师的手紧紧地握住画坛大师的手。 12月3日,范曾守护在陈先生身边,医生们竭尽全力做人工呼吸,心电图最终成为一条直线,医生和护士们都含泪向先生鞠躬致哀。陈先生逝世了,范曾和葛墨林、张伟平等人一起护送他到太平间。 范曾强忍住心中悲痛,率领他的学生在陈省身遗像前四鞠躬,出门登上车他便放声大哭。12月12日,杨振宁先生也专程赶到天津,参加追悼会。他说,陈先生是他父亲杨武之先生的学生,他以后又成为陈省身的学生。陈先生的夫人郑士宁就是杨武之介绍的,陈省身曾感激地说他老师“成就了他一生的好姻缘”。 一个伟人去世了,另一个伟人必须呵护,需要上帝赐予的温暖。 谈及此情,杨先生看着墙上,范曾画的《陈省身与杨振宁》,如睹音容笑貌,无限怅然。 此前,杨振宁先生给他的助手葛墨林教授发来了英文的电子邮件。这是杨振宁发给至友28封信中的一封。 杨振宁先生在信中宣布他已和翁帆女士定婚。翁帆女士是广东某大学的研究生,28岁,这28封电子信件含义深远。 这是范曾先生在巨大悲哀中的一个突然的欣慰,一个伟人去世了,另一个伟人必须呵护,需要上帝赐予的温暖。 范曾认为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做出的判断必然是科学的。杨先生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的人,他的决定饱含诗意。范曾衷心地祝福杨振宁教授,他亲笔写了贺信,从青岛向杨先生发出传真: 亲爱的杨振宁先生: 在您的吉日将至的时刻,请接受我和楠莉诚挚而欣慰的祝贺,并请转告翁帆女士这一来自多年来深受先生呵护援手的艺术家发自内心的颂辞。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您所作的审美裁判和热烈而淳朴的诗意的决定,都将载入人类生命之歌的史册。 顺颂翁帆女士永保美妙的青春,祝她幸福。 此颂 安祺范曾、楠莉2004年12月18日 范曾说,杨先生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爱了,就敢于向天下人公开。因为他为人的原则就是:君子之行也,如日月之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