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日相田中角荣向中国人民谢罪的用语惹风波(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9 13:04 新闻午报 | |
6、田中与周恩来第二次会谈的中方记录
2003年9月24日,我和村田拜访了位于北京毛家湾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晋研究员。陈晋是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正在参与编写《毛泽东传·下卷》。他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中方纪录的部分内容,即: 田中说:可能是日语和汉语的表达不一样。 周恩来说:可能是译文不好,这句话译成英文就是maketrouble。田中又说:“添麻烦”一词是诚心诚意地表示谢罪。至于这样表达,从汉语来看是否合适,我没有把握,但这样的语言起源于中国。 吴学文在他所著的《风雨阴晴》一书中,也从外交部档案中引用了“添麻烦”一词,并说这是诚心诚意表示谢罪的表达方式。 张香山在他所著《中日关系管见与见证》一书中,也引用了田中的发言,即:如果你们有更适当的词汇,可以按你们习惯改。但是张香山没有引用田中的所谓“添麻烦”是诚心诚意表示谢罪的表述。 上述分析向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史实。 在日方的会谈记录里,我们找不到田中谢罪的文字。田中谢罪的表达只有在自民党会议记录和记者招待会的记录中方可见到。毛泽东赠给田中《楚辞集注》的谜底1、迷惑/添麻烦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田中与毛泽东会谈的中方记录里有一段: 毛泽东说:你们那个麻烦/迷惑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田中说: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修改。 毛泽东说:一些女同志不满意啊,特别是这个美国人(指唐闻生),她是代表尼克松说话的。 毛泽东最后的一句肯定是幽默。依毛泽东的看法,抓“添麻烦”这个辫子反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人都是美国的走狗。请大家注意,毛泽东问田中“是怎么解决的”。意思就是说,对毛泽东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他问的只不过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已。 2、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修改 田中的回答是“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修改”。请大家注意,田中用了“准备”两个字。意思就是说,对田中而言,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他回答的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就这样,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谈判基本上结束了,留下来的只有日中共同宣言的文字上的修改工作。 关于田中告别毛泽东时候的情况,中方的记录是这样描写的: 毛泽东说:我是中了书毒了,离不了书。你看(指周围书架及桌上的书),这是《稼轩词》,那是《楚辞集注》(田中、大平、二阶堂进都站起来,看毛泽东的各种书)。没有什么礼物,把这个(《楚辞集注》六册)送给你。 3、毛泽东为什么选赠《楚辞集注》 毛泽东为什么选赠《楚辞集注》而不选赠其他的书籍呢?其原因恐怕是这部书上载有“迷惑”的典型用法。这一点,请看一看《楚辞·九辩》就明白了: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4、廖承志的作用和沈尹默挥毫书名的意义 这里需要有个注释。二阶堂进向廖承志介绍了毛泽东的这段话: 毛泽东说:不吵架可不行啊! 田中说:和周总理圆满地商谈了。 毛泽东说:吵架后才能成朋友。(指廖承志)他是在日本出生的,您这次回国时带他走吧。 田中说:廖承志先生在日本也很有名,他如果竞选参议员,一定会当选。 毛泽东在这里为什么突然提起廖承志的名字?我估计廖承志的贡献在于他的日语水平。当时除了廖以外,没有人能解读田中所谓“迷惑”的真意。廖承志的日语不是学来的,而是自幼在日本获知的。一知半解的日语知识是不能理解田中的“迷惑”的。我猜测听到周恩来的有关“迷惑”问题报告以后,毛泽东很有可能要求廖承志予以解释。毛泽东曾对田中暗示他是通过廖承志来了解田中的发言的。5、优雅的做法 会谈结束后,二阶堂进问周恩来,是否可以对记者说毛泽东送《楚辞集注》一事,周恩来答可以,并告诉他该书的书名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 沈尹默是中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上海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等方面的工作。他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上的文字乃是沈老写给毛泽东的书法。周恩来的家中和办公室也都曾挂过沈老的字。 这一段故事说明:沈尹默是著名的书法家,周恩来也认识他,所以他一看《楚辞集注》就明白书名是他的笔迹。当二阶堂进问可以不可以将毛泽东赠《楚辞集注》一事告诉记者时,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这种态度意味着周恩来事前了解毛泽东赠《楚辞集注》的打算。就是说周恩来也知道《楚辞集注》里面有“迷惑”两个字。周恩来很自然地提到沈尹默的名字,也暗示着近代日中文化交流的一段历史。 总之,毛泽东企图通过向田中赠送《楚辞集注》这种文雅的方法,来表示日中文化交流如此深刻和如此似是而非的微妙的关系。日中双方应该从“迷惑”两个字来研究日中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别,这或许就是毛泽东赠书的目的。但遗憾的是中方也好,日方也好,当时都不曾了解这个意图。6、日中和解的核心为什么又消失了呢? 田中与毛泽东会谈是日中邦交谈判的顶峰。到了顶峰,日中双方达到了共同的互相了解。田中是谢罪的。遗憾的是田中的所谓“百感交集地道歉”的真情,在田中下台以后就被遗忘了。因大平正芳突然的去世也失去了活的证人。另外,日方的谈判记录里没有文字上的明确记录。这恐怕是外务省的错误。于是所谓田中只说“添麻烦”,不说“诚心诚意地谢罪”的说法非常流行了。正因为这样,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接受田中的谢罪这个历史事实也被忘掉了。毛泽东向田中赠送《楚辞集注》的意义也就没人研究了。 摘自《名家推荐:2004年最具阅读价值演讲谈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