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了几代人的劳模:我骄傲,我是劳动者(3)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29 16:02 北京日报 |
李顺达(1915—1983),河南林县人。1943年建立全国最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1944年11月,在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模范大会上,被评为一等劳动英雄。
申纪兰(1929—)是全国惟一的一至十届人大代表,1952年至1996年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和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被评为1955年度农业增产模范单位。 “劳模不劳动了,还能叫劳模吗?” 记者追访 走入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隧道,你必然发现西沟,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西沟是共和国版图上惟一一个被标注名字的行政村。 1943年,李顺达建立起全国最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从此西沟的名字与中国亿万农民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在平顺县城上了一辆黑色桑塔纳2000型轿车,记者坐副座,申纪兰和李顺达三女儿李福娥坐后排,往西沟村。记者问司机:“这是申主任的专车吗?”“哪里呀,这是西沟镇的,老申也可以用,她没有专车。” 申纪兰当过10年山西省妇联主任,1983年开始,担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连选连任,一任三届,至今仍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按说怎么也该是个厅局级别,但她坚持不要级别,不挣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专车,不要国家分配的住房,至今还靠亲自耕种7分责任田生活。 申纪兰对记者说:“劳模不劳动了,还能叫劳模吗?” 车子先开到东峪沟,远望群山,披绿染翠,记者随申纪兰上山,进到里边随处可见碗口粗的柏树,这是李顺达和申纪兰带领西沟人,从石头缝里抠土,从山下挑土,从十几里外担水,一棵棵在石疙瘩缝隙间栽起来的。 由老西沟、东峪沟等44个自然庄组成的西沟村,上世纪50年代前几乎找不到一棵树。 站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申纪兰自豪地说:“不容易呀,现在我们已经有1万5千亩成林,1万多亩阳坡绿化,12万棵经济树木,户均一亩苹果园,人均10亩用材林,这是我们用双手、用血汗建起的‘绿色银行’。” 村前一处窑洞已废弃,只是门楼上“劳动光荣”四个大字依然分明。李福娥说:“这是我们家的老房子。” 步行往村子中间去,边走边聊,李福娥对记者说:“爸爸常说,他最看不惯不爱劳动的人。” 申纪兰跟村里的邻居正聊天,李福娥领记者径直闯进了申纪兰家。门房没有锁,推门而入。李福娥说:“婶子家从不上锁,出去开会也不上锁,邻居推门就进,没有啥可偷的东西。”进门一看,屋里几乎没有什么摆设,有几只箱子,也都没有铁将军把守。墙上挂满了各个时期与中央领导的合影,记录着她辉煌的过去,也是这个家里惟一可以称得上财产的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