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焱报道 日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清华商学英文版系列教材正式亮相。与此同时,一场如何引进和怎样进行双语教学的研讨会召开。有人提出:这已成为中国改革高等院校教材的突出标志,洋教材的大面积登陆,教材大战已然展开。
“海外墨香”何以吸引人,拉近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是引进外版教材的主要原因之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章武副院长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尤其是在经管、纳米、基因、信息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名牌课程教材还有较大差距。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也存在着缺乏与一流大学沟通、交流的不足。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无疑是一条捷径。
北大、清华早就盯上了国外一流大学所使用的最新教材,以便随时进行研究和借鉴。在清华大学2001年开设的1440门课程,其中54门课程采用英文授课,课程范围涉及从大一新生到研究生。这54门课程暂时采取中英两种课程并行,即所谓“双语教学”,学生和老师自由选择的教学办法:英语能力达到三级以上的学生将有资格参与英文授课课堂;同时面对专业难度相近、学分学时一致,但一种为从笔记、作业到考试为全英文,而另一种为全中文的两种并行课程。今后三年内还将有500门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
有人在担忧:当老师和同学们终于发出“可以和世界对话了”的同时,洋教材能不能在本土消化,会不会“水土不服”?去年清华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必修物理课中,起初听课的有130多人,两周后只剩102人,而今年报选这门课的人数达到了156人。
上过此类课的学生经过起初类似矛盾的心理后,对开设这样的课比较乐观,从起初只能听1/5到能听4/5。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这种课程的优势——大一就受到良好的专业英语培养意味着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有能力主动接受西方前沿科研成果,学习途径比别人更多。“引入洋教材,受到挑战最大的应该是师资。”清华经管学院MBA培养办公室主任钱小军对记者说:“为了保住自己的讲台,许多年轻老师早早开始提高外语水平,不少人还利用假期去上新东方。老师不仅是专业老师还必须是外语老师。”专家建议:引进教材要避免潜在浪费,注重实效性、实用性。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