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在1月中旬连续刊登了《中国政法大学奋起捍卫学校声誉》等一系列文章,报道了当前教育培训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给培训班学员和高校声誉带来的损害。文章发表后,几位在各类教育辅导市场“搏杀”了几年的人士致电本报记者,以他们亲身的经历披露培训市场的种种内幕。
下面是办班者的自述。
“名师大腕”决定培训班的生死
考研培训分为三块,一是师资,包括北大、人大的一些专门从事考研培训的大牌老师;二是主办单位,像我们这样的办班人员;三是生源。这3个主导因素各有各的利益,所以出现了很多怪事。
在很多人眼里,是主办单位在赚学生的钱,以为学生学费的大头是办班的拿了,而讲课老师是比较崇高的,是为学生着想的。
其实错了,现在的考研市场是受名师左右,仿照娱乐圈的“明星制”,我称之为“名师制”。可以说,在目前的考研培训市场中,名师一咳嗽,办班的就感冒。
说师资左右考研培训,有几个表现。
一是广告,考研培训班的广告,无一例外以某一名师为核心。
娱乐圈如果要推出某一明星,通常是先买选票,后期再买版面宣传,我们这个圈里是先由我们办班的使劲鼓吹某一老师,说他如何如何有经验、押题如何如何准,后期是这些老师利用各种机会自己吹。比如现在,考研班里名气最大的R老师的广告词都是他自己策划,他要是说“我这个广告词不行,该改了”,办班的就赶紧去办。
学生认哪个老师,招生广告里就要突出谁是核心,谁是主讲。
比如,1998年北京地区考研辅导班的宣传广告上出现了“紧跟某某某,肯定得高分”的话。随着近几年来考研热的不断升温,西安、上海、武汉、成都等地的考研班也相继引用并流传着这句极富煽动性的广告用语。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二是讲课。现在的讲课老师和辅导班签协议时间都不长,一般是一年。因为他们也像歌星球星一样有“转会”,今年你不捧我,或者钱不到位,明年我就转到别的辅导班,甚至是你的对手那里。而且,只有“名师”才有资本课前反悔或临时“撂场子”。南京曾发生一件事,本来已经定好北京的一位“名师”讲课,可突然“名师”要推迟时间,到了推迟的时间又不能来。学生一下就乱了,有一半学生退班,办班的损失了30多万元。
越是名师集中的辅导班,学生越集中,钱也就越容易赚。一般来讲,“名师”会同时给两三个辅导班讲课,暗中施加压力,好让这些辅导班相互竞争,自己从中得利。
越是名师大腕,大家抢得越厉害。办班的只要能找到大牌老师,你就闭着眼挣钱:个人智商无所谓,不识字也行;办班地点无所谓,随便租个地方都行。
每年的9月到12月,是“名师”的“转会期”。这些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定下新一年的合作者。所以,这几个月也是各种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对办班人来说,几乎每条谣言都让他心惊肉跳。
比如说某某老师明年要给谁讲课了,你就得想,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只要“名师”遇到点儿什么事,肯定会有好几个办班的从各地飞到北京看望。那种待遇,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名师”年薪百万很稀松
1995年,考研辅导班的学费单科不到200元,现在逐步攀升到近1000元。为什么?因为名师大腕的讲课费在直线上升。
1995年,一门课下来,老师挣不到200元。1996年,老师讲3个小时的收入是400 600元。1998年,上升到800 1000元。这时圈里还没有形成“腕儿”。1999年,3小时课酬涨到了1500左右,比1996年翻了一番,“名师”市场基本形成。
2000年,有些老师已经拿到了每节课1800 2000元。到2001年,好一点的老师一上午就可以拿到2500元。如N教授,在武汉一次免费讲座的要价就高达7000元。今年的课酬肯定还会增加。
1996年,北京一所学校有了一个不成文规定,名师的讲课费不按课时算,而是按听课学生数算,把学生学费的一半给这些名师,这种算法一直以来成了市场的主导价格。如果一个培训班按400人、每人学费800元计算,一名“腕儿”级老师给这一个班上课的收入就是16万元,而通常一个辅导班要办五六期,一个名师又会同时给几家辅导班上课,这样,他一年挣一百万是很轻松的事。即使名气一般的老师,也会挣到40 50万元。
“名师”是办班人的摇钱树,自然就比较忙,常常在不停地“赶场”,飞机落地,专车来接,直奔课堂,讲完就走。
北京有一名师,在外地不停地讲课,得了重感冒,为了赶场,大夏天穿着棉袄给学生讲课。很多学生感动呀,说“老师为了我们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了”,其实,他不是不顾自己的身体,而是输不起———名师和培训班相互依靠,失去了信誉,自己也别想在这个圈里混了。再说,讲一上午就能拿到近万元,感冒又能算什么呢?
有人说,培训班老师除去吃饭、睡觉,一天24小时都在挣钱,在我们这个圈里,还真流传着一个“睡觉也挣钱”的笑话:北京老师到外地讲课,辅导班报销一般以北京到当地的机票为准。而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位老师从来不坐飞机,只坐火车,报销时要按飞机票价格,这样可以多赚些钱。办班的都说,“这家伙在火车上睡觉的时间都在挣钱”。
在我看来,老师一旦进入考研辅导班,就会变成挣钱机器,讲一堂课比在高校讲一个月挣得还要多,而且不用交一分钱的所得税。
“名师”的共同点
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辅导班的“名师大腕”,要成为“腕儿”,也得有基本条件。纵观现在考研圈里的所谓“名师大腕”,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本身就不想或已经不能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所发展,否则他不会为了这些小钱牺牲自己的学术前途。可以说,“名师”里没有什么真正的学术权威,他们主要靠高校的名气赚钱。比如,北京某重点大学L老师,整天忙着讲课赚钱,学术上一无所成,去年学校考核,博导评成了副教授。还有一类是退休老师,谁也管不了,整天打着学校的牌子赚钱。
第二个共同点是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名师不能是一个人,赚钱需要有人帮,比如考研辅导班要讲政治、英语和数学,你光是政治课的名师还不行,还需要能团结英语和数学老师,结成团队去讲课挣钱。
第三个共同点是讲课符合学生的胃口。你愿意投机,他就说我能押题;你想走捷径,他就说我们有全真模拟试题。前几年北京某高校有一位M老师,考研辅导书出了不少,但讲课一般,现在已经淡出了。
简单地讲,“名师大腕”要具备3个长项:学术上不在乎,能张罗,能对付学生。
也有在这个圈里栽下去的“名师”。就像“明星”一样,“名师”有名师的脾气。北京某高校有一位教授W,1996年开始负责组织老师给S学校讲课,S学校则将学费的一半交给她,当时在北京红极一时。但实际上,她只给其他老师很少的费用,大部分归自己了。老师们发现后十分气愤,集体脱离S学校。而一些学校聘用这些老师后,发现他们也能讲,而请W的费用很高,渐渐地就疏远了她。后来一个班请W讲课,谈好一万元一堂课。讲课时,W的丈夫,也就是她的经纪人,发现听课学生有1500多人,觉得按人头收钱更合算,要求办班人加钱,遭到办班人的指责并立即被换掉。2001年,W已经被这个市场淘汰了。
办班人武力划分势力范围
考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考钱,这笔钱究竟有多少?
让我们看看一个考研学生的费用单。英语:考研大纲一份,30元左右;考研复习资料(词汇书、语法及其他),100 150元;练习材料(购于考研班),50元。政治:大纲一份,30元左右;课本4本,120元左右;练习题一套(购于考研班)30元左右。专业:新购书共5本,花费在200 300元之间。复印各种资料及历年考题共50元左右。考研班:辅导班费用300 400元;冲刺班(两天)200元。其他:100元左右(包括联络导师的“资金”)。
这研究生还不一定考得上考不上呢,就得先扔个千把块钱。要是异地考生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据测算,每个考研学生的花费都要在3000 5000元之间,而这每年几个亿的花费也培育出了大批在考研背后敛财的人群。考研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谁插一脚谁挣钱。
经过几年发展,全国已经形成了四大考研辅导中心,北京、西安、武汉、南京,次一级的还有沈阳和成都。这6个城市的考研辅导市场各自由一两个大的考研班控制,而其他学校想进来,无疑是抢了别人的饭碗。正因为每一个辅导班代表一个集团的利益,所以争斗时有发生。
北京的L老师应邀到西安举办免费讲座,还没动身就接到陌生人电话,“你最好不要来,要来也得小心点儿”,吓得他赶紧取消了行程。北京的R教授到石家庄讲课,一下火车就被打了一顿,并被告诫“再来讲课就不客气了”。
“名师”被打,这还了得,要是不给“名师”出气,以后甭想靠人家挣钱了。于是,石家庄负责接待的“班头”立即纠集了20多人把对方的培训班砸了个稀烂。对方也不示弱,请警方介入调查,把“班头”请进了“班房”。
这类打架的事在郑州、东北都发生过。
还有更邪的。西安和石家庄本来各有一家“班头”把持,相安无事。前年,西安方面把触角伸到了石家庄。石家庄方面感到了危机,也到西安办班。一段时间后,石家庄的“班头”在本市和西安都处于劣势,情急之下砸了西安“班头”的办公室。西安的“班头”也不示弱,砸了对方的“场子”。这就是以武力划分势力范围。
黑班搅乱整个市场
培训市场混乱,最根本的原因是那些“黑班”和“准黑班”搅起来的。
在北京,像“文登”这类的学校,各类证件齐全,不可能胡乱办班。但那些“黑班”和“准黑班”没有自己的办学许可证、没有自己的工商登记,没有办公地点,除了租的、借的,什么自己的都没有。为了赢利,他们会规避所有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租用别人的办学许可证,办班时向对方交纳费用,出了事也找不到自己。报名收费没有固定地点,分布在一个城市的很多地方,如书店、报刊亭、大学生宿舍,即使有人查也很难查出来。同时,报名收费时只给复印纸的收据,没有证据,想反悔就反悔。还有一点是,规定“一旦领取听课证,就不能退费”。这个规定有两个好处,一是是否办班以颁发听课证为准,如果报名人数不够不能开班,就退一点钱了事,办班人有一条退路;二是开课后如果学生不满,也不能全额退款,学生闹得凶了再说。
“黑班”和“准黑班”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吹捧某一“名师”,雇佣招生代理,另一方面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其他办班人。本来自己就是“黑班”,还要告别人是“黑班”,告了之后就有人来查,别人就得花时间应付。往往是你的广告还没有发,“黑班”就把你告了,按正规方法,你永远也斗不过那些“黑班”,所以在我们这个圈里出现了“按规矩办事就死”的怪圈。
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围绕当地的一所大学,有四五家培训学校,“黑班”更是不计其数,只要你像一个学生,往那一站,就会有人把你拉到“招生办公室”。你问吧,问什么有什么,学生信什么他说什么。你要问“有没有某某老师讲课”,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有!过两天你要是从广告上看到这位老师在别处讲课,他还会毫不犹豫地保证“有”,并说,“要是没有,我把头割下来给你。”后来学校进行了整顿,这帮人换了个地方,到学校对面去了。
对付学生:一吓二打三退款
近两年,全国各地的考研培训班频繁出事。原因有很多。
一是授课质量差,老师不到位或效果差。2000年暑期,北京一家著名考试辅导机构的辅导班个别老师讲课效果很差,引起学生不满。而这家辅导班不仅对学生出言不逊,还动手打人。后来,这所学校对学生没有任何交代,以粗暴对待学生扬名京城。
二是授课时间缺斤短两,原先承诺的“名师”讲课时间不足。2001年,北京一个培训班原定一老师讲4次课,可第3次课时老师就说“已经结课了”,200多学生站起来和老师争执,最后发生了骚乱。
三是教务安排非常混乱。为了照顾“名师”,课程安排和上课地点经常变化,有时两次政治课的间隔竟然长达半个月,有时学生一天要换两个地点上课。
四是承诺不兑现或流于应付。有的培训班承诺有专车接送学员,而第一次接送后再也见不到校车的踪影;有的承诺培训班有资料有自编教材,事实上什么也没有。
这些事情都有可能激起学生的愤怒,而培训班的做法通常是先恐吓———再闹就把你开除,继而殴打,实在闹得厉害,大不了退一点款了事。出事的时候,“总班主”是不会出面的,而小喽罗又主不了事,往往是事情越闹越大。
学生的“名师”崇拜心理
应该说,教育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服务,只有接受服务后才能知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很多听过“名师”讲课的学生都有一个体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听哪一个老师讲其实都差不多。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认“名师”呢?
一是学生的消费心理,只要是北京的教授、名师,大家都很神往;二是学生缺乏纵向比较,听完课知道好坏了,接下来就面临考研或找工作,大家各自散去,好不好跟我也没有关系了。而第二年的学生往往很难从过来人那里得到经验教训,培训班也得以一年一年地骗钱了。
在很多学生眼里,“名师”特别是北京的“名师”能够得到命题考试的某些信息,以为能找到一条考研捷径。其实,所谓“命题组”或“命题研究组”的各种暗示、各种信息,都是培训班和讲课老师的炒作,与真正的命题毫无瓜葛。
一些专门从事考研辅导的“名师”,刚出道时确有付出,会针对考研试题有所钻研,但越到后期越是靠办班人维持他们的名气,在共同赚钱上,“名师”和办班人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考研市场太需要规范了
如果不治理整顿考研培训市场,大家都不按规则办事,“黑班”甚至办班中的“黑社会”手段横行,这个市场早晚会毁掉。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考研会越来越热,考研市场也会越来越繁荣。学生想找一个辅导班学习、甚至找一条捷径,也在情理之中;培训班宣传自己、宣传老师也无可厚非,但现在的状况是市场上,虚假广告、虚假招生、乱收费、偷税漏税、打架斗殴都占全了。我真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够站出来整顿整顿,让我们这些真正老老实实办班的看到希望。本报记者刘万永□文妍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
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