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丽亚
11岁的小姑娘向往金钱、房子、名牌,9岁的小男孩给大人倒杯水竟要价10元。春节期间,记者的所见所闻令人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张口就是钱?
春节前夕,记者在济南至西安的列车上遇到一对来自山东东营的母女。列车上,小姑娘与记者攀谈起来。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是,小姑娘所谈几乎句句不离一个钱字:哪个同学家特有钱,哪个同学家住大房子,哪个同学穿的和用的都是名牌……
11岁的肖肖是贵州省某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肖肖有自己的存折,每年的压岁钱收了多少,他对谁也不透露。肖肖喜欢过年,他说春节是他“领工资的时间”,大人们每个月发一次工资,而他每年发一次工资,“要是一年多过几次年就好了”。与对金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相对应的,是孩子对艰苦生活的不了解和不适应。据肖肖的家人说,今年春节,到乡下老家探亲的肖肖刚到乡镇就嚷着要去逛街。当他发现“街上连超市都没有,而且电视只能收5个频道”时,立即表示不能接受。
9岁的冉冉与肖肖同在一个学校。跟着大人进超市购物,冉冉会毫不客气地随手拿起他喜欢的东西就放进购物车里,并且不看价格。当大人让他倒杯水时,冉冉会说:“你给我多少钱?”———他开出的价码是倒一杯水10元钱。
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的确是越来越喜欢钱了。他曾经对班上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长大了要做什么”一栏里,46名学生有21人填的是要“做大款”。
一位就职于遵义市某私立中学的老师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看重钱是因为他们太明白钱带来的好处了。”这位老师说,在她就职的学校里,有很多家境富裕的学生,诸如洗衣服、打水这样的活儿要雇佣别的同学干,无论是雇佣方还是被雇佣方,都已习以为常。你要是跟他们讲什么自力更生、互相帮助,他们就表现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华教授认为,孩子重视钱和金钱能够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每天发生在孩子们视野之内的是以金钱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使他们从小就很自然地了解金钱的“魔力”。孩子喜欢钱,本身并不是一个“可怕的问题”。但是传媒的不当宣传、家长的不当引导、成人社会对金钱不恰当地运用所造成的“示范效应”,却可能使一些孩子从小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给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留下巨大隐患。
张华教授认为,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享乐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并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家长应当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学校应当帮助青少年了解由于收入水平不同造成的社会差别,引导青少年正视这些差别,克服消费问题上的盲目攀比;对社会的腐败和丑恶现象,社会舆论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予以鞭笞,引导他们构筑自己的“道德底线”,让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