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刘红灿、沈锡权)在一些贫困地区,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漂亮的教学楼、齐备
的设施,孩子们却因读不起书而辍学。有限的教育经费该投向哪儿?人才培养如何获得高效益?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
代表纷纷为人才培养的成本算细帐。近来年,教育经费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国家教育投入增加了,可为什么
农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付不起孩子上学钱”,相当多的人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面前望而却步?代表们认为是,目前我国
教育经费分配不尽合理,对义务教育投资力度不够。代表们提出,增加教育经费,要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素质,而
不是多盖房子。
浙江省副总督学徐承楠代表说,这几年,浙江中等教育发展很快,但有的学校盲目扩大规模,负债累累。提高教育设
施的水平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学楼盖好了,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对学生的收费却抬上去了。对此,浙江省委书记张德
江代表说,应研究教育经济学的问题,教育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现在,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读不起书。特别是在义务
教育中,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和现代化。教育经费的投向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志纯代表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考虑教育成本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降低普通教育
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人才培养中的浪费现象同样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一方面,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还很低,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找工
作难;一些单位招聘人才时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生,到单位却降格使用。对于这些现象,代表们提出,人才培养也要面向市场
,要考虑适用。
对于大学生的“过剩”,吉林大学校长刘中树代表说,高等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确定人才的标准和模式,调整专业结
构,加强学科建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教育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有代表建议,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首先应着眼
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提出,西北贫困地区可以考虑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入学生法定受教育年限之内
,从而使每个学生能掌握一两门适用的职业技术。
针对社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徐承楠代表说,不能光强调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的产业升级,需
要培养大量高级技工、农艺师。现在,一些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工,这是个好苗头。(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