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味道”:蕴涵着中华民族向心力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11日11: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程瑛)唐装、中国结、庙会、社火……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让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 国沉浸在浓郁的“中国味道”之中。正在此间参加政协会议的文化界名人认为,这种“中国味道”蕴涵着弥足珍贵的中华民族 向心力。

  “全球化越深入,一个民族越不愿被淹没其中。”著名作家王蒙说,“现代社会中,技术的标准化、数字化固然不可 抗拒,但文化的本土化、民族化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世纪80年代,人们都以穿一套西服为自豪,今天中国式的服装又被人们所青睐”,著名作家王蒙说,“这背后 的原因很简单——国家发展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增强了。”

  辍笔7年、致力于保护民间历史文化遗存的天津作家冯骥才认为,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以唐装、中国结为代表的民 间文化唱了重头戏,“它们承担了人们表达民族情感的迫切需要,张扬和标识了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

  当经济全球化裹胁着文化全球化席卷而来,当火热的“中国年”余温犹在,中国文化界人士已经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 化的潜力、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向。

  王蒙说:“在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层面的地域化、民族化、个性化的趋势也会日趋强大,这也是同样挡不住的。”王 蒙认为,历史证明,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文化要发展,就必须既保持自己的本土特色,又不断地在与外 来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中对其加以吸纳。”

  对于全球化将导致“文化入侵”之说,王蒙认为,思想文化无国界,中国人应有充足的信心,借此机会扩大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文化趋势都不会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始终为民间文化的保护而奔走。他将民族文化比作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人们必 须要抓住的“重心”,强调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母体。“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 ,理应捍卫文化大国的气度、尊严”,冯骥才说。

  不久前,由冯骥才倡导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将耗时10年全面普查中国民间文化。 同时,冯骥才还建议教育部门将一些重要的民间文化内容编入教材和课外书。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美学家叶朗委员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竞争,固然使中国文化面临挑战,但是,传统文化 自身在新时代也有一个改革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民族文化,我们还有大量实际工作有待完成。”(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商城推荐
  电脑产品联展
  • 富士通超小笔记本
  • Sony PEG-S360
  • 三星纯平17显示器
  • 明基16速DVDROM
  • 罗技光电鼠标精品
  •   数码产品促销
  • 听音乐还是MD!
  • 音文秀复读机
  • PDA广义与狭义
  • JNC新年大送礼
  • 投影机大展销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