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专题 > 正文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历程中加深中国印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11:49 新华网

  新华社苏州6月26日电(记者赵竹修陈新李灿)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8日在苏州隆重开幕,各国政府官员、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专家聚集在这一江南古城,共商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大计。这是世界遗产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也将成为世界遗产大会有史以来参会人数最多、会期最长、规模最大、议题最多的一次国际文化盛会。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口号是“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担任本届大会主席。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第28届遗产大会在中国召开,明确要求把这次会议办成令人难忘、载入史册的十分成功的会议。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办好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于展示我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方面的最新成果,提高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资源极其丰富。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保护是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次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公约》),规定把各国具有全世界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性运动。自1972年通过《公约》以来,已经形成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文化和自然保护运动,这对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遗产公约有177个缔约国,缔约国数量超过任何其他的国际政府间公约。1985年11月,中国加入了《公约》,承诺履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已经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名录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制定了多项有关法律和法规,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有关方面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国际公约履行机构有约束力、决策权的会议之一。举办这样的国际会议是表明国际社会对举办国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有利于展示举办国在遗产保护以及各方面的建设成就,也有利于促进举办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10年前,中国政府即开始申请承办世界遗产大会。2003年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本来已经决定在苏州召开,中国政府和苏州人民作出了承诺,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非典的影响,后改在巴黎召开。在巴黎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仍然一致通过决定: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信任。

  陈至立说,世界遗产是表明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历史贡献、发展水平的东西。遗产保护事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文化发展的水平。

  对于中国再次被确定为遗产大会的东道国,章新胜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影响力大大上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标志。他说,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从1985年中国加入《公约》以来,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前所未有地加强,成绩有目共睹。

  苏州是一个有着2500年古老东方文明,又极具生机,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它也因拥有《世界遗产名录》上的“苏州古典园林”而闻名于世。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办,既是全球遗产专家和各国朋友直接了解苏州、了解中国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以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学习外国在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方面宝贵经验的好机会。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大会除了审批新的世界遗产外,还将讨论世界遗产保护的全球战略。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并在世界遗产保护的历程中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印迹。

  相关专题: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基地绑架土耳其人质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