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活动续:故事感动男儿落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9:45 新华网 | |
另有50余人亲至现场捐款,扶贫基金会加开一部热线82673885扶贫基金会的三部热线电话从早上上班时间8点,一直到晚上9点多几乎没有中断过,六个轮流接线的工作人员忙得脖子和手发酸。记者陈杰摄 昨天,“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公益活动见报后,分别设立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本报的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经统计,已有200多个电话传达了捐助贫寒学子的意愿,此外,有 热心读者刘志峰还不到8点就开始拨打中国扶贫基金会电话,但工作人员尚未上班,他只能发去传真,表达了捐出3000元的意愿。随后,他又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表示,“三千元虽然只能帮助6个学生,但是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让贫困生们都有学上,都能回家过年。”由于打进来的捐款电话很多,昨天上午10点多钟,基金会决定再加开另一部热线。 截至昨天晚上,已有两百多个电话打进表达捐款意愿,50余人亲自到基金会捐款。给贫困生捐款的,不仅仅有北京市民,还有外地在京出差人员,还有同在北京读书的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最让工作人员意外的,是还有从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这位自称正在美国读书的印尼华侨称,在网站上看到报道,便决定为他们捐款。 本报昨日报道过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贫寒学子韦艳秀说,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着她,关心着这个群体。她表示,想对曾经或者正在帮助贫寒学子的人们,说一声“谢谢。” 1月10日到2月5日为本次活动捐款时间,此间捐款为资助学生回家过年的路费。2月5日后的捐款原则上为特困大学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用资助。 特别提醒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办公室捐赠热线为:62639775(6)8267388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4层邮编:100086传真:(010)82628042网址:.org.cn:8000/web开户单位:中国扶贫基金会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账号:0380410810002 捐赠情况 刚过8点打进热线 昨天上午刚过8点,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焦女士还没进门就听到办公室里电话一个劲地响,这是自捐助热线开通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 “生活困难的人有很多,而其中敢于去正视和面对贫困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去捐助的,”打来电话的赵先生说,贫困大学生的经历让他回忆起自己所经历的那段艰苦经历。 44岁的赵先生称自己在一家国企工作,目前事业稳定,他将这归功于在内蒙古度过的12年最艰苦的日子。那时家里很穷,每个寒冬,他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在棉袄里再拥有一件秋衣。因这样的梦,他开始走上改变生活的道路。赵先生说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贫困大学生,“贫困,会让自己有股冲劲去改变现状。” 着急捐款先发传真 在文化公司工作的刘志峰一看到报纸,就给基金会打去电话,可由于太早,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电话没人接,他又发了一封传真,表达了捐出3000元的意愿。 他表示,上大学的时候,他有过一次没有回家过春节的经历。那年大二寒假,他想着回家费用大,又远,就找了借口提出春节不回家。可是父母却几次来信和电报催促,他以学业过重为由留了下来。然而,当暑假回家时,他一回家就见到了祖父的遗像,他才明白了一切。 祖父就在那年他坚持不回家的春节去世的,“听说祖父离开前还一直念着我的名字。”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吐出一句“能回家的时候就多多陪家人,别等到想陪的时候却没机会。” 专程请假跑步送款 昨天上午10点50分,一名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地跑进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办公室,手持五张百元大钞,还没站稳就喊“我来啦! 找到人替我的班啦,请到假了!“一问,才知道他就是一小时前打来电话询问的汪先生。当时他问清中国扶贫基金会具体地址后就要过来捐钱,但因为请不到假没法过来只能干着急。 他想将钱塞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示意他先填一张表,以领取发票和凭证。“不用啦,我信任你们!” 工作人员解释,几天后还有见面会。他一摇手,“不见啦,只要他们能回家,我就安心啦!”说着,扔下钱就跑,还没等工作人员倒来水,他已经跑到门口,临出门前又倒退一步回过身补充一句“钱,给你们放桌上啦!”工作人员追出去,只听到楼梯咚咚的急促响声。 故事感动男儿落泪 让工作人员很受感触的是捐助人中不乏男性,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原来男子也很有感情,很顾家的,改变了我最初的印象。”让她有这感触的是一位胡先生,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时,不停地重复一句话“过年怎么能不回家呢?孩子们更应该回家的。” 一名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捐赠的男子,在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问他名字时,该男子却在哽咽中不得不挂断了电话。 他打来电话说,看过报道后,他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在工作人员正安静地准备倾听他的故事时,他忽然不说了,电话那头从哽咽变成了抽泣声。对话无法再继续,男子在抽泣中断断续续地提出他要先挂了电话,“想起很多以前,我需要缓一下情绪。对不起! 印尼华侨专程来电 昨天,最让工作人员意外的是“两外”———一个是从外国打来的电话,一个是一名外地女士专程来捐款。 昨天下午,电话里传来一串英语,通过翻译人员,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对方是一名印尼华侨,他正在美国读书,在网站上看到报道,几经周折,才打通这个捐款电话。 专程到基金会捐款的刘女士是从烟台到北京出差的。她说,昨天早上7点多,她刚到北京,就看到报纸。 她说,里面的故事让她想起了她的童年。那一年,家里穷得没有了粮食,在即将扛不住的时候,邻居的老太太给了他们一点米饭。“就是这个时候她的帮助给了我们生存下去的力量。他们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力量。”于是,中午一办完事,她就去银行取了2000元钱,打车直奔中国扶贫基金会。 爱心感言 李女士夫妇 “每天少喝两杯啤酒,就能让他们回家” 看到那个广西的孩子韦艳秀一天就吃一顿饭,我们心疼得要命。一早看见报纸后,我丈夫便说,一定要给孩子捐款,其实只要每天少喝两杯啤酒,一个孩子回家的路费就能省出来。 我们的孩子在国外上学,现在也是那样的年纪,看到人家孩子一天连三餐都吃不上,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三顿饭不该没有啊。 黄先生,基层工作者 “我不想让自己当年的窘迫落在他们身上” 别问我的职业了,我是做基层工作的,我愿意捐钱给他们,能捐多少捐多少。别的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是觉得他们(贫困大学生)吃过的苦我都吃过。“ 我没有他们那么优秀,我很早就辍学了,没有读大学,因为贫穷。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当年的窘迫再重新落在那些孩子的身上。 陈女士,家住丰台区七里庄 “我愿意让他们到我家来过年” 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捐不了多少钱,但是如果有学生过年不回家,我愿意接她到我家过年。 我们也是到北京来工作生活的外地人,一家三口人,女儿6岁,我特别能理解过节不能回家的滋味,寒假他们在我家住多久都可以,能帮他们一把我就觉得很欣慰了。 肖女士,某餐馆经理 “想请他们到我店里来吃顿饭” 我特想请那些从西部来的学生们到我的店里吃顿饭,因为我的餐馆经营的就是新疆菜,那些西部的贫困学生吃不起馆子,食堂的菜又很难合他们的口味,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口家乡菜。我可以帮助10个学生凑齐路费,希望那些西部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吃饱饭,好好上学。 张先生,广西南宁人 “我想一直给她捐款,直到她大学毕业” 我也是广西人,韦艳秀的家乡离我们那里特别近,我很了解她的家乡,那里特别穷,能出一个大学生真的太难了。 早上八点多的时候我看到的报纸,看到韦艳秀那样优秀,而处境又那样困窘,我想尽量多帮助她,希望能一直资助她。(版专题策划:记者陈峰袁凌统筹:记者张剑锋王秦采写:记者张剑锋陶春林玉洁佟佳熹林玉洁刘英才)(责任编辑:单长虹) /图片: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