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13镇区冲刺教育强镇 4年总投入111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6: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今年小规模小学将全面实行联合办学 今年,东莞市将大力支持13个镇区建成省教育强镇,从而实现成为省教育强市的目标。昨日,东莞市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来自镇区、学校、教育部门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据悉,这是东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千人教育强市大会,村(社区)负责人亦首次参会。 东莞市市委书记佟星在大会上表示,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对于今年计划完成创建任 4年教育总投入111亿元 据悉,从2000年开始,东莞市就正式提出了创建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2002年更明确提出,力争在2005年底前,全市70%的镇区建成省教育强镇,从而建成省教育强市。近几年,围绕这一目标,东莞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2年全市教育总投入为20.6亿元,2003年为33.65亿元,2004年为41.68亿元;从2001年至今的4年中,东莞市用于教育的总投入共计有111亿元,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目前东莞已有10个镇区建成省教育强镇,其他镇区创建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今年将进入教育强镇的集中申报期。 佟星说,对照创建教育强市的标准体系,东莞市必须有70%的镇区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才能通过省教育强市的评估验收,也就是说今年东莞必须有12个以上的镇区完成创建,任务十分艰巨。 佟星表示,对于不少经济实力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镇区,其创建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如果这些镇区在财政上出现困难,将由东莞市财政给予大力支持。 年内完成小学联合办学 在昨日的会议上,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通报了目前的工作进展。目前,东莞已有长安、东城、莞城、厚街、大朗等镇区建成省教育强镇,凤岗、黄江、寮步、大岭山、桥头、万江、道滘等镇区3月已正式申报,6月将接受省督导组验收,而塘厦、樟木头、清溪、横沥、高埗、石碣等镇正计划在下半年进行申报,余下的9个镇区将计划在明后两年进行申报。 杨晓棠指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巩固提高和稳步推进上,除了在现有基础上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外;今年上半年申报省教育强镇的7个镇区将要尽快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做好督导验收前的各项准备,而下半年申报的6个镇区则须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学校的创建步伐,争取9月正式提出申报。 杨晓棠透露,今年东莞将继续加快对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他要求各镇区要加快联合办学的步伐,争取今年内全面完成小规模小学的联合办学任务,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按成本逐年提高教育经费 佟星最后提出要求,在推进教育强镇建设中,各镇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积极抓好达标工作和薄弱环节。 他表示,面对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东莞将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三级办学、三级管理体制向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体制转变,加大市镇两级政府对中学小统筹办学的力度。 今后东莞将按教育成本逐年提高中小学教育包干经费标准,并通过增加对困难村、困难镇提供教育经费补助的形式,不断提高财政拨款占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同时还须对教育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创新。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建议东莞要把握创建工作的内在核心要求,做到以人为本,促进校际与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协调发展,牢牢抓住创建的重要环节,必要的财政投入是保证,建立相应的机制,完善创建环境。 镇区经验 长安镇:建章立制保证经费投入 长安镇作为全省首批、全市第一个教育强镇,该镇党委书记袁德和在昨日大会上介绍经验时表示,在创建教育强镇的过程中,该镇制定了各级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把教育作为各社区干部工作考核的依据,并和干部的报酬挂钩,增强了干部们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形成了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长安镇还建立了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制度,近10年来该镇除正常的教育经费之外,全镇还投入了6.3亿元进行教育硬件建设。 为促进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该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与成人教育,鼓励学生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并规定初中毕业不进入高中学习的,不得安排就业,不准享受农村福利待遇,通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幼儿教育规范化、基础教育普及化、高中教育优质化和成人教育社会化的格局。 在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方面,长安镇于去年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的10项措施,规定凡进入中小学的教师必须达到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幼儿教师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同时改善教师的薪金水平,从而营造了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塘厦镇:特事特办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实现年内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塘厦镇黄镇长称,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按照“积极进取,特事特办”的原则,想方设法解决创强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完善投资机制,增加教育日常经费的投入。对于每年增加的教育经费将在镇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优先保障,与去年相比,今年正常教育经费计划投入7000万元,较上年净增2000万元。二是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一流学府。此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行联合办学。将原有的19所规模较小的镇、村小学撤并为5所镇属联办小学,目前4所联办小学已经投入使用,并将原有的村办小学全部撤销,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数字看东莞教育 1、至去年底,东莞市参与联合办学的农村小规模小学共250所,新建扩建标准化、规范化学校78所。全市公办小学优质学位比例达49.7%,公办初中优质学位比例达45.8%,公办高中优质学位比例达63.1%,接近或超过教育强市标准要求。 2、至去年6月,东莞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总量达到64400多台,生机比达8.5:1,位居全省第二位。 3、去年东莞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6%,接近省定于2020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的目标,高等教育已向普及化过渡。 4、在东莞市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共28.5万人,其中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有10.71万人,占37.5%。 5、至去年底,东莞共有省市一级公办小学118所,省市一级公办初中17所,省市一级公办高(完)中12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10所,省市一级民办中小学5所。(马骏、张晓雯、肖郎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