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专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要做就做最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3:51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7月13日播出“许智宏·要做就做最好”,以下为节目内容。

  解说:每年的这个季节,“北京大学”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夏天,北大又将迎进3000多名怀揣美好理想的莘莘学子。

  主持人:许校长,我想替那些刚刚参加完高考,或者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问一句,有一个现象你也注意到了,为什么同样的分数北京的学生就可以上北大,还是别的省区的那可能就上不了。

  许智宏:北大是个国立大学。如果完全按分数来取的话,我相信大概我一年三千个学生,大概绝大部分也许就会江浙沿海、山东、福建,这些教育非常发达的一些省份,或者再加一个我们中原地区的,像湖南湖北。那西部来讲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我只能讲要相对公平,教育没有绝对的公平。一般说来首在的政府都给你这些大学在经济上,在政策上给了很多的支持。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呢,你适当的当地的学生多招一点,我也觉得相对合理,因为这是当地的纳税人为你的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这一个度,你这个度得掌握好。

  主持人:就您来讲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来上北大。

  许智宏:北大我觉得它本身是个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所以我觉得北大的学生啊,他应该更多的知道学会能够来自主地学习。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假定这一点做不好的话,可能在一年中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选科,北大应该讲提供了相当自由的选科的。但的确有很多中学生从来没自己选什么。他很多,现在我觉得我们的基础教育中问题在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中学生实际上,很多学生我没讲全部,他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选择。很多同学来了他讲爸爸妈妈给他选的,是中学的老师帮他选的。他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选这个学科。所以在大学里他必须要会这些东西。但我觉得还不晚,在大学里我们有老师我们有高年级的同学来帮助他们。在这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北大我想不是培养书呆子的地方。所以一直有一部分的中学生他考分考得非常高。来了感到非常的累。我问他他告诉我,他讲我们高中三年我们的老师就教我们怎么来应付高考。当然有很多中学生我觉得也很好,他也有兴趣,他中学已经逐步逐步知道,怎么来选择自己。那我们更欢迎这样的同学。因为大学我觉得他在培养一个综合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解说:燕园,未名湖,博雅塔,在北大校园中,每一块碑,每一条路,似乎都暗含着历史的沧桑、文化的久远。1999年,当57岁的许智宏从中科院副院长的岗位上调到北大出任校长时,他说自己作梦也没有想到,1965年从北大生物系毕业后,人生的最后一站会回到母校。

  主持人:我了解到的一个信息是,您最佩服的一个人是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他的身上哪一点让您最为钦佩。

  许智宏:他提出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这个是为北大长期以来打下的一个非常优良的一种学术的传统。也使北大成为一个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学,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因为北大的确他给我们的教授一个最宽松的一个学术的环境。也给我们同学一个最多的一个选择。我昨天在校外开那个部分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大家说四年下来在北大他们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课堂上老师给他们的书本的知识,更多的学会了怎么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底下来进行学习,来完善自己,来与人相处等等。这些可能我相信这是他们终身可能会非常重要的。

  解说:北大是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的学生也以其思想活跃、崇尚个性、富于创新精神而见长。身为北大的校长,许智宏也充分展现着“兼容并包”的心胸与气度。这是几天前,许智宏参加学校内的一项活动时,我们拍摄到的场景,热烈的掌声表明了他在师生中的威信和被认可程度。

  主持人:可能在所有的校长中,北大的校长应该是最特殊又最敏感。来北大这么多年,从1999年到现在,有没有觉得它的难度。

  许智宏:比我想象的确实要难一点,也是很大的挑战吧。五年半前决定到北大来出任校长。当时更多的我想我有一种北大的情节,我是北大毕业的,也希望能够在一生中间吧,最后一段时间能够为自己的母校做一点事情。

  主持人:您当副院长的时候大家对许校长的印象是一个比较儒雅,比较内敛的一个人。

  许智宏:所以对我来讲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也可以讲是非常大的压力吧。我觉得一方面很辛苦工作,但另外一方面在工作之余给你了很多的乐趣,觉得这个地方你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能够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母校吧,能够做一点工作,我觉得从这一点说,所以我五年多来我并不后悔做这个。

  主持人:如果到了那一天,如果到了自己任期结束的那一天的话,会想给北大留下点什么?

  许智宏:希望把北大能够建成世界的一流大学。我们培养的学生呢,他是有更大的竞争力,有很好的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有非常相对比较宽的知识面,有一定的专业的基础。每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有领袖;我们学术界有领袖人物,我们各个行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有这种理念,我不管做什么事儿我都能做得最好,都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最优秀的人物,那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