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象化石揭开千古之谜 大汶口文化遗址有新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0:0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近日,大汶口镇一农民在大汶河里挖沙时,发现一块灰白色的石头很像传闻中的巨兽齿,经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初步考证,很有可能是古大象齿骨化石。这将有利于揭开大汶口文化文物中众多的象牙制品的千古之谜。

  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自1959年发现后,其发掘出的文物如象牙梳等的材料来源一直困惑着考古专家——在距今4600年—6300年、交通运输极不发达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这些制

品从何而来?

  最近大汶口镇一农民在大汶河里挖沙时,无意中发现一块灰白色的石头,正欲扔弃时,突然发现其很像传闻中的巨兽齿骨。随即,他将此“怪石”送往位于大汶河北岸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经测量,该齿形石块上有牙齿11排,单排牙齿宽度长者8.6厘米,短者2.7厘米,齿槽纵向厚度24.1厘米,石重5.2千克。据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馆长卢继超先生初步考证,这块“怪石”为一古代大型食草类动物巨齿化石,很有可能是古大象齿骨化石。他说,大汶口文化文物中有众多的象牙梳、象牙琮、象牙珠、象牙雕筒、鳄鱼鳞板等热带动物骨制器物,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商品交换尚未出现,交通运输极不发达,这些器物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谜。而今,随着大汶口文化遗址附近大象化石的发现,一个千古之谜终于浮出了水面。

  此次发现,引起大汶口文化遗址文物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断定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中象牙、鳄鱼等骨制器物的材料来源并非“他山之石”,而是就地取材。由此推之,远古时期的泰山、大汶河地区,炎热多雨、林木茂盛,很像如今的热带雨林气候,具备供热带动物、鱼类生活、生存的自然条件。那时,成群结队的大象、犀牛等食草动物出没于泰山林间、草地,三三两两的鳄鱼、乌龟等两栖动物则分居在大汶河流域的湖泊、湿地,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古大汶口人已经学会了狩猎,获取大象、鳄鱼等动物食其肉后,用其骨制造成了象牙梳、鳄鱼鳞板等日用器物。

  另据泰山地质资料,泰山大汶河地区在2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太古代地壳的剧烈运动和古泰山山系的褶皱隆起,海水渐退,后又经过两次漫长的海陆变迁、沉浮,泰山逐渐成形。在某一地质年代,泰山大汶口盆地曾为湿热的海洋气候。此说也为大汶口远古时期有大象、鳄鱼出没提供了佐证。(记者闫秀玲、通讯员倪青华 文秀)来源:大众网-鲁中晨报(来源:国际在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