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民办学校痛遭师资流失 大量教师回流公办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8:21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多年培育顶不住编制诱惑,大量民办教师回流公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已三年,公平竞争无从谈起

  民办学校痛遭师资流失

  见习记者关慧

  暑假,北京某知名民办学校。

  老王正坐在办公桌前,对着收上来的一沓“续聘通知”发呆。

  据学校人事部统计上来的数字显示,仅2004———2005一学年,又有15名骨干教师主动离开学校。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正是三十来岁的年纪,都已在该校工作了十几年,都正在各个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不乏某一学科的带头人。同样没有例外的是,从已知的消息来看,这些老师奔向的单位,都是附近各区的同类公办学校。

  这种情况绝对不止发生在这一家学校。民办学校优秀教师流向公办学校的事情由来已久。俨然已经成为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

  今年5月,湖南长沙思特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桂在接待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菊萍一行调研时坦陈:现在学校最大的请求就是解决师资问题。李桂希望能够通过政策大力支持、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老师的“身份”问题,支持公办学校的老师向民办学校流动。

  虽然在三年前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7条早已写明:“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这三年的具体操作中,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仍然只是纸上谈兵。

  “关键是编制。”21世纪实验学校校长张福歧一语道破教师流动的根本原因。作为民办学校,几乎每家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学校多年的培育抵不过公办学校的一纸编制。不少老师因为离开痛哭流涕,但眼泪过后,仍旧迈进了公办学校的大门。

  “编制是‘虚’的,可背后的利益是实的。”李桂举例:有编制的公办学校教师,人事关系在教育局;民办学校教师无编制,人事关系在口袋里。出了公办学校的大门再想回去就不可能了。这些情况给民办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困难———好老师要么进不来,要么留不住。

  前些年,民办学校往往以高薪吸引师资,不少民办学校曾经在报纸上登出“年薪十万”来吸引优秀教师的眼球。这样的数字,是一些公办学校的数倍,不少清贫又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老师流入“民间”,吃了这第一只“螃蟹”。

  但是,随着近几年政府对公办学校投入的增加,公办学校教师的待遇连连上升,与民办学校的差距已不明显,甚至有些地方超过了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则因为本身实力问题,很少可以随着市场浮动和物价指数的调整将民办学校老师的待遇“水涨船高”。

  《南方日报》曾采访一位民办学校教师。这位教师明确表示:因为高收入的“诱惑”使她放弃了公办学校的“铁饭碗”,而端起来民办学校的“泥饭碗”,但这几年,随着民办学校的优势不再,她的待遇已经比同等资力的公办学校教师差了很多。已在这所学校担任中层干部的她,如有机会,还是宁愿回到公办学校作一名普通教师。

  抱有这样心态的民办学校教师不知凡己。日前,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地方,尤其是公办教育较发达的地区,教师的流动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而绝大多数的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大量流出无可奈何。

  佛山蓓蕾艺术学校陈校长称,有的教师只来了几天就离开了。而多数教师则是合同期一到就离开。“我们培养一名教师不容易,一名教师至少要培养一年才成熟。可是当他们拥有了教育经验,拿到了职称就走了,于是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培养新的教师。甚至有的在学校担任重要职位的教师也离开了。”没有教师编制的民办学校,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公办学校的人才“蓄水池”。

  在民办教育界浸淫多年,张福歧认为,“民办学校,人才是第一位的。什么都不给,把人留下,总是能把事业做起来。可现在……”张福歧欲言又止。公办学校这种有意无意的举动在他看来,其效果无异于“釜底抽薪”。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的钟乐平认为,除了待遇问题,老师们的归属心理和忧患心理也是直接导致教师流失的原因。他分析,老师中的大多数人是经过努力奋斗获取文凭,取得国家干部身份,由教委分配到教育队伍的,从事着团体特征非常明显的教育工作。一人一档案,一人一单位,按时晋级加薪,“大锅饭”的人事管理体制培植了教师相当强烈的归属感。与此同时,由于户籍、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再加上民办学校尚处于起步阶段,百废待兴,使教师难以对民办学校产生真正的归属感,难免“人在曹营心在汉”。而人总有个老的时候,被民办学校聘用的教师大多数正是三十来岁,有经验又有精力,但谁也不能保证年纪大了以后还能有现在这样的作为,谁也不能保证在市场中生存的民办学校不会倒闭或裁员,对前途的忧患也加速了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失。

  民办教育专家胡卫在本刊刊发的文章中指出: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因为身份上导致的最终享受待遇的差异,必须仰仗相关人事制度改革的跟进才有可能解决。而解决途径无非两个:一是把民办学校的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使他们和公办教师取得相同性质的身份;另一个途径是干脆对现行的教师身份问题进行改革,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如此看来,民办教师流失的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而更多的民办学校则选择直面这样的压力。

  虽然一下子流失了15名骨干教师,但老王依然豪迈:“石头缝里面长草,我也要长出来!旧的老师走了,新的老师马上就到。我已经学会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应对。”

  老王办公室的窗外机器轰鸣,眼看着又一座教学楼起来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