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评论:高招录取男女有别与高校自主权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0:14 新京报

 

评论:高招录取男女有别与高校自主权的博弈
 许纪霖 知识分子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评论:高招录取男女有别与高校自主权的博弈
 杨东平 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高招录取男女有别与高校自主权的博弈
 何俊萍 婚姻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访谈动机

  据报道,北京某著名大学在今年的小语种高招过程中,男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男生为:文科590分,理科619分;女生为:文科598分,理科636分。这所大学给出了解释:之所以男女有别,主要是为了缓解该院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外语专业,已经成为“潜规则”,由来已久。

  消息刚刚挂到网上,这所大学迅速被卷进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有没有必要调节性别比例?男女有别的做法是否涉嫌性别歧视?大学招生自主权的界限在哪里?教育不公平问题出路何在?

  本期访谈邀请了教育和法律问题专家,希望他们的回答,能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第1部分 为什么关注?

  新京报:新闻刚刚挂到一家门户网站上,就引起了上千条跟帖,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关注?

  许纪霖:我想,如果仅仅涉及对女性歧视的话,反响可能不会这么大,它背后代表着一种情绪,超越了个案本身。

  我一直说,我们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功能,不仅仅是要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公正,实现社会流动。中国这些年社会不平等在扩大,要往上走,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就是通过考试。

  因为今天是一个文凭社会,文凭社会看的是两个,第一个你是什么等级的文凭,第二个你拿的是含金量多大的文凭。所以高考的问题变得非常敏感。

  而且中国社会到今天为止,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大学教授也被归入社会最不被信任的群体之一。所以大家觉得惟一的希望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希望在分数之外还有另外的标准。大家觉得凭分数竞争,失败了也就认了,如果再设其他标准的话,很多人就会觉得背后有歧视。正因为和其他的不公正联系起来,才引起这么大反响。

  第2部分 合法性与合理性

  新京报:从高校自主权的角度看,大学有没有权力自行设定男女招生比例?有没有权力为男女生划定不同的分数线?

  杨东平:严格地说,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标准应该全部属于高等学校的自主权。但我们的情况是,这些权力大部分都没有落实,主要还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来确定。如果从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有这种权力。

  许纪霖:现在非常模糊,它也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就像教育部官员表态说,没有对此作出统一规定。我想,严格说起来,这种做法目前还是一个拿不上台面的潜规则,这个潜规则是违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违背程序公正的,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我觉得,大学应该有这样的自主权。当然,大学也应该受到社会的监督,你如果提出一个招生原则,也不能你说了算,而应该受到舆论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制约———你应该提出理由,如果你的理由大家都通不过,那对不起,你必须改了。

  新京报:如果承认大学有自主权这样做,那么,从合理性的角度看,大学是否有必要协调男女性别比例?

  许纪霖:我先讲个例子,我们华东师范大学新校区要搬到上海交通大学附近,哇,两校都非常开心,因为交大男生特别多,师大女生特别多,这一下子是皆大欢喜呀。

  一个好的大学,某一个性别占压倒性地位,这绝对是不正常的。比如我们历史系,就是阴盛阳衰呀,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是女生,男生都非常阴柔,我觉得这不正常。所以,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看来,协调男女生比例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从实质正义的角度看,要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这个账是很难算清楚的。

  比如,就说文科,它着重考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记忆复述能力,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女性。那么,这里面就内含着(但不是故意的)性别倾斜,就是文科里男生是弱势者,需要特别的照顾。

  另外,小语种毕业生有一部分是要在外交部门工作,从部门来说当然希望有相当一部分是男同志,这有利于外派工作。但客观上女生多、男生少,在工作上是不方便的。

  所以在一定分数线以上,适当地控制男女生比例,从一定程度上说,有它的合理性。

  但这样的合理性,在今天公众的情绪下,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今天,高考变成了太敏感的问题,甚至是压倒一切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