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58 重庆晚报

  数学枯燥、难学是许多学生面临的困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渝中区优秀青年教师朱春晖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学更灵活更实际

  记者:现代中学生面对数学有很大困惑,普遍认为数学枯燥、难学、“拖后腿”,你

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朱春晖: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只是比起语文、英语,数学要求思维更缜密,需要专注的时间更长,而结果可能往往没语文、英语那么明显。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刻苦钻研事迹在现代中学生眼里,仿佛成了“数学枯燥难学”的佐证。其实,时代在变,数学也在变,初中数学新课程就有一个很好的变化。新课程的核心是赋予了数学学习新的程序与规则,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从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入手,简单点说就是让数学更灵活、更实际,离生活更近一些,吸引现代中学生更多的兴趣,从被动学数学到主动学数学。

  增强学习兴趣

  记者:新课程给数学老师带来了哪些新的要求?

  朱春晖:当然,新课程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加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过去单纯的教数学,转换成与学生交流数学。教师的最大价值是什么?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主动建构数学的情境,从初级的教学生数学,到中级的教学生探索数学,到高级的给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生提供帮助。新课程更倾向于中、高级。

  在新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下,数学老师价值的实现,应该是设计合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素材的教育价值,把数学变成一个游戏,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浓郁的兴趣,摒弃过去反复做试题、做试卷应付考试的恶性循环,需要老师在思想上根本转变。

  关键在沟通

  记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的“秘诀”是什么?

  答:答案很简单,就是“沟通”。我想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在实际操作中,却大相径庭,原因就出在沟通上。

  沟通是要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从“向学生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看法”转为“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依然是教学之本,我在课程教学中依然会突出主干知识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另一方面,重视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产业兴趣,最主要的就是联系生活,比如现在流行的“超级女声”,我会把他们晋级、投票等规则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出一些相关的试题,既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诸如此类,不断地联系生活实际,是我数学教学十多年的最大收获。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记者:你谈话时一次也没有出现“升学率”这个词,这应该是现在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吧?你有没有这种压力?

  朱春晖:“升学率”的压力我当然有,而且同样很大,但所幸的是学生家长们比较认可我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处在这个大环境下,所有的老师都面临这种压力,我觉得现今社会上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即认为只有传统教学才是提高升学率的惟一途径,一旦走了别的“偏路”遇到困难,马上就退缩,重新回到传统教学中。这是社会压力下老师的无奈,数学老师也不例外。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勇敢一点,坚持一点,新课程已经是大环境下的一个大的进步,如果我们老师还是原地踏步,是永远无法追上“升学率”的,只有破釜沉舟,“升学率”才会自动找上你。

  本报记者 赵 军网络编辑:翁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