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德育是一种文化的浸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58 重庆晚报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道德观和学校全体成员表现出的道德规范、做事方式、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学校德育,就是做人的教育。”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心理学角度讲,德育是一种道德的形成过程,即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最后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德育需要文化背景

  黄兴力认为,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常常外显为文化气息。例如,校旗、校训、校园内石头上镌刻的名言警句等,都属于学校的一种文化气息。当这些文化气息蕴涵的精神内容被师生接受,转化成相应的思想和行为,那就是学校文化。否则,校训、名言警句等的育人功效就会大大减弱。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所以德育应通过发自内心深处平等的对话交流、精神碰撞来达成认知统一。”黄兴力认为,师生关系的良好调适,有助于构建充满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的“德育场”。如果教师面对学生时常处于一种职业倦怠状态,怕学生,怕上课,甚至恨学生;如果学生经常在学校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冷嘲热讽和挖苦指责,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与恶化。在这种非和谐的校园里,德育的实效根本无从谈起。德育没有文化的背景,绝对不会成其为德育。

  德育讲究人性化回归

  “德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德育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性美,用人性的思想和方法去开展教育。”黄兴力认为,学校应该重新审视道德教育。

  首先,明确道德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生命质量而产生的,并非为体现道德而产生的。“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奠基”现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表明作为个体的人,要实现其个人价值,而作为社会的人,则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育就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指导。换句话说,就是协调好个人价值和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

  其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问题。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基于此,德育不是驯服人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加减分的量化,不是压抑学生天性的手段。例如,有的学校教学楼贴着大大的“静”字,告诫学生在校内要安静,要轻声慢步。其实,少年儿童本身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人为的不合理规定,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这实际上是一种大人对小孩不道德的控制。所以说,任何漠视学生的权利,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等不道德行为,应该完全抛弃。

  “只有学校文化与德育观念协调一致,才能在学校人性化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人性的回归。”黄兴力说,现代教育应把公共关怀与人性美德作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人的积极性。所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旨在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建立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

  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黄兴力认为,学校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文化以特有的形式向师生输送规范和标准,同时,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价值观体现在其日常的教育行为中,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作用。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

  黄兴力说,真正的德育应该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论从学校文化影响学生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吸收学校文化的角度,德育通过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学校文化由此浸入学生的“知、情、意、行”。学校文化和人性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润物无声显示出德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本报记者 赵 军网络编辑:翁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