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地球之肾葆活力 南京专家贝加尔湖归来话治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5:10 龙虎网

  【龙虎网讯】由中科院和俄罗斯科研机构共同组织的中俄2005年贝加尔湖科学考察活动日前圆满结束,这次考察对我国在湖泊治理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借鉴作用?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采访了全程参加此次科考活动的胡维平研究员。

  胡维平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联合科考历时20余天,主要对贝加尔湖湖体、湖周植被、色楞格河及其河口三角洲的自然湿地进行观察,专家们对湖水和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同

时还在不同区域捕捞了一些鱼类。专家们发现,尽管人类活动在增多,但贝加尔湖仍然保持了优良的水质,并且在该湖最大的入湖河道色楞格河口三角洲地区,至今仍保持着自然状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流水不腐”不再是至理名言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好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其“容积”巨大,居然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湖泊换水周期约为400年,约为太湖换水周期的480倍,可谓是“一潭死水”。但令人称奇的是,整个湖泊污染负荷量较小,其中部、南部水域的水质优良,400米深度的湖水可直接饮用。这表明,决定湖泊水质的关键并不仅仅是换水速率,这与我国传统的“流水不腐”的说法形成很大反差。

  胡维平研究员说,当前我国大多数湖泊,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严重,严重威胁湖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湖泊水质恶化是由于水体交换不畅引起的,认为只要将水“搞活”了,用“引水”、“调水”的方法就可以改善水质。而这次的考察结果却说明,水体是否搞活并不是湖泊水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更应关注污染物控制和湖泊自净能力维护。

  让“地球之肾”永葆活力

  此次考察发现,贝加尔湖最大的入湖河道色楞格河口三角洲地区至今仍保持自然状态,该三角洲河网纵横,池泽密布,植物种类繁多,栖息着数不清的候鸟。该湿地犹如人体的肾脏一样,滤除了色楞河口的各类污染物质,使得贝加尔湖终年碧波摇曳。即便如此,俄罗斯还在河口三角洲专门设立了自然生态保护区,禁止进行各类渔业、捕鸟活动。

  胡维平研究员说,这点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大量湿地不是被开垦为农田,就是围垦利用,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使湖泊失去了保护其水质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屏障。我们应像治理洪水灾害一样,加强我国湖泊现存湿地的保护,大力实施围垦区退湖退湿。

  胡维平研究员认为,此外这次考察提供给我国湖泊治理的经验还有很多。例如,由于制定了严格的鱼类利用的法律法规,贝加尔湖实施休渔期,规范网具,渔民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强烈,他们捕获幼鱼后立刻放生,不像我国有些渔民那样捕鱼一网打尽,较好地维持了湖泊生态平衡。

  作者:吴红梅 吴昌红

  (来源:新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