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爱心成就“英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09:5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

  “我们师生能真诚地用‘自信’二字迎接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这是9月28日,在育英高中举行的“合肥晚报·教育视线”英才班揭牌典礼上,“英才班”班主任易战难老师在发言中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由本报《教育视线》与育英高中共同创办的“合肥晚报·教育视线”英才班在这一天顺利举行了揭牌典礼。

  首届“英才班”实招学生26名,均为中考成绩优异,家庭生活困难的城市子女。在未来的高中三年里,他们将享受学费全免的特殊照顾,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贫困的家境曾给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过很多烦恼与困难,所以,曾经他们是不幸的。然而,在各界用爱心筑就的“英才班”,这些贫困孩子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现在的他们是幸运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9月28日将是他们永难忘怀的日子,正如易老师说的,这一天将是他们的节日!学生代表在发言中,也表示了他们对学校、本报和各界的深情爱意由衷的感谢,并宣誓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刻苦自立,互助互爱,学会做人,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合肥晚报·教育视线”英才班揭牌典礼原定下午4时在合肥育英高中多媒体教室举行。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会场布置及一系列必要准备,家长代表和特邀领导也纷纷就位,然而典礼却迟迟推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9月28日是星期三属于学校正常上课时间,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没有中断“英才班”的上课。典礼时间推迟了近一个小时,不过到场的所有嘉宾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学校此举,不禁让笔者想起刚刚经历的一件事。那是在最后一节课前的课间休息时,“英才班”数学老师——一位50开外的女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似乎有点焦虑地张望了一下会场。笔者走上前向她询问一些问题,她说话的声音让人感觉非常和蔼。她无意中的一句话,笔者印象十分深刻,她说“马上还有一节我的课,我舍不得给他们停课,想给他们把课上完”。这时,笔者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她看到准备就绪的会场似有点焦急,原来是担心典礼会耽误学生的上课。朴实的话语,体现了她珍贵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折射了这个群体的素质和品质。我深深地为这么负责的老师而感动,为学生能有这样的老师而欣慰。后来,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这位女老师曾在合肥六中任教,教学经验丰富。“英才班”师资队伍正是由具有重点高中教学经验且身体健康精力充足的优秀老教师和一部分深受学生喜爱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合而成的。同时,学校还不惜代价配置优质的教育设置,借鉴“宏志班”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创造性地培养真正的“英才”。难怪,几位家长在窗外看孩子听课后,不禁点了点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典礼上,家长代表在发言中也表示,是学校负责的态度和孩子们现在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家长放心,作为家长他们也会主动配合学校,作好必要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们成人、成材回报各界的关爱。

  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合肥晚报》以报社之名首创“英才班”,并不单单为了解决26名贫学子的高中学习问题,而是正如合肥晚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高恩在发言中所说,它将会影响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来支持和关心合肥的教育事业,关注社会弱式群体,奉献爱心,为更多贫困孩子给予支持与帮助,让贫困学子有学上,让社会更和谐。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思松在肯定《合肥晚报》贴近百姓生活,关注弱势群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在未来三年里继续跟踪、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总结“英才班”的教学经验,为合肥市教育事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专家、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炳章寄语首届“英才班”同学:吃好早餐、身体健康、不争第一、平和心态……“合肥晚报·教育视线”英才班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揭牌典礼上,上海中科英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为“英才班”的同学们送来了崭新的书包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具。该公司经理李静女士回忆了自己求学时的艰难经历,鼓励同学们要不畏困难,用知识救自己,自己救自己,努力成长为社会真正的“英才”,不辜负关爱自己的人的殷切希望。

  夜幕降临,本次揭牌典礼也圆满结束了,但是爱心不会结束,爱心接力棒将永远继续传递下去……

  ·邱芊·
爱心成就“英才”(组图)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思松祝贺“英才班”揭牌。

爱心成就“英才”(组图)
教育专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炳章寄语新同学。

爱心成就“英才”(组图)
杨思松、何炳章两位领导为本报“英才班”揭牌。

爱心成就“英才”(组图)
(来源:合肥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