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河南高校将儒家经文设为必修引发关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1:05 郑州晚报
河南高校将儒家经文设为必修引发关注(图)

  学院领导的初衷是,通过诵读文化经典,使大学生形成尊师自爱、诚信和谐、积极向上的品德。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一群手持儒家经文、念念有词却不知所云的幼童在2004年掀起一场来势凶猛的读经运动,而今年暑期开学以来,同样的场景却搬到了河南南阳理工学院的大学课堂上。目前,南阳理工学院2005级普通本、专科学生都被限定选修《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中华文化经典课程,这些课程计算学分,学校统一命题考试,本科生修读2学分,专科生修读1.5学分,如考不过关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样的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被论者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诉求,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

  与此相适应的是,河南省漯河市也把《弟子规》列为幼儿园必读教材,同时作为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之一。相同的场面也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我国的多个城市。作为传统国学的倡导者,台湾省著名国学大师王财贵认为,倡导国学与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想法不谋而合。传统文化注重于精神层面,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它的作用也能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

  读经成大学生必修课

  12月15日,中午时分,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南阳白河上的薄冰。

  人杰地灵的南阳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多少个世纪以来,她以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圣贤。此时,坐落在南阳白河游览区内的南阳理工学院,来来往往的学生和老师脚步匆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走进学院的大门,旋即被一阵隐隐的读书声吸引,在校园东北角上的一片开阔草坪,散落坐着5个大学生,正在轻声诵读古代私塾中幼童念过的“经”书。

  “这些都是我们的必修课,要考试的。”12月15日,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学生李新功告诉记者,他读经书并不是爱好,而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

  李新功称,今年入学后,学校就要求2005级普通本、专科学生要有选择地研修《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课程,这些课程计算学分,如不及格,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12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南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5名学生均表示,诵读文化经典确实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不解其意也能感受到其中美的熏陶。“这些文化经典对自己塑造人生观有很大帮助。”大一学生王军方深有感触地说,传统儒学的思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心扉,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些圣贤书作为必修课却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这些书籍本应是课外读物,如果能作为选修课会更合适。”王军方说,不少同学和他持有同样看法。

  “学校确实要求学生诵读,还必须通过考试。”12月15日,南阳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规定这些课程以课外阅读为主,但是要计入学分,作为学生的毕业成绩,具体的标准是本科生算2学分,专科生算1.5学分。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和应用文科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兼有理学、文学等学科,主要实施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豫西南惟一一所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多科性大学。

  应对伦理道德低下的良方

  在大学中开展读经并纳入必修课中,这在国内高校中尚不多见,而作为以理工应用教育为主的南阳理工学院实施此项新规,尤为引人注目。学院的新规被传媒披露后,因为“限定选修这些课程,不及格不准毕业”的硬性规定引起一些人士的争议,认为学校对待大学传统文化教育进入另一个误区。那么,作为制度的颁布方,学院领导部门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12月15日,记者在南阳理工学院的多个部门往返,始终无法采访到该校的主要领导。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的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男同学告诉记者,11月25日下午,南阳理工学院召开了一次“四项教育”动员大会,学院院长姚锡远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透露了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随后在学院宣传部找到了姚锡远的专题报告,作为学院核心人物,力主大学生必修传统文化的意图十分明晰。

  “当代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太低。”姚锡远在此次报告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他总结出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五大“病症”和多种“临床表现”。

  他认为,五大“病症”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素质堪忧、自我保护防范和识别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和心理生理健康水平低。“病症”临床表现主要有:不知道孝顺父母,不尊重父母辛勤劳动;缺乏尊重意识;缺乏同情心; 缺乏诚信;自负与自卑同在;焦虑疑虑并存;过分激情和极度冷漠;社交恐惧症;扭曲了的生命观;缺乏理性的恋爱观;轻信和盲从;刚愎自用,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懂生理卫生;对生命的不尊重等。

  在逐一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同时,姚锡远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他认为,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和冲击,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造成了对正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们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猛烈冲击。其次就是独生子女的后遗症表现,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生理、情感以及家庭变故也造成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此外还有,大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一些不适应和心理失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恶果凸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软化,知识教育的硬化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平衡;社会风气对大学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网络、电视、电影等一些媒体带给学生一些不合时宜的刺激等因素。

  姚锡远在报告中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修养。这些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中国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味‘凝聚剂’,其倡导的谦让、孝敬、勤勉、礼貌、诚实、互爱等品德对今天的大学生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希望这些经典文化能促进形成尊师自爱、诚信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