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指责“法大模式”改革“大跃进”是场话语暴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0:20 红网

  日前,中国法学会组织了从“招改”谈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问题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部专家顾问孙东东声称,中国政法大学高招改革是不现实的,“可以说是‘大跃进’的翻版。”他认为,如果真的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录取的标准,青海、西藏等幅员辽阔但人口不多的省份将首当其冲受到损害。(见《新京报》4月14日)

  黎阳先生在《“精英主义”祸国殃民》一书中深刻的指出,“精英的自恋已经到了
偏执和虚妄的程度,他们置民意和现实于不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自说自话地沉醉在自我臆造的乌托邦里不能自拔。”在我看来,作为北大教授兼教育部专家顾问的孙东东先生对“法大模式”的微辞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注脚。

  尽管“法大模式”的功过是非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但从理论上说,这确乎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公平公正的做法了,民间对这一政策的普遍性赞誉已经做了最好的证明。但孙东东先生显然不愿意或者根本就不想承认这一事实,不仅如此,他还不容分说的就给“法大模式”扣上了一顶“大跃进”的大帽子,把本属于正常的争议,引入到了一场话语暴力之中。

  何谓“大跃进”?“大跃进”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它对应的是假、大、空,是虚妄和欺骗,是理想主义的泛滥成灾,可“法大模式”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法大模式”也出于公平公正的理想不错,但这种理想主义却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和民意基础。

  据中国政法大学此前发布的消息,“法大模式”确定招生指标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用当年学校计划招生的指标除以13亿,再乘以省份的人口数,基本确定下达到各省的指标数。在此基础上,还会充分考虑到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生源质量、地域因素等,来确定招生分省计划。可想而知,这种招生模式是把

高考招生从本地化、权贵化、利益化的泥沼中拉了出来,既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公平公正也没失效率。对于构建自由平等的向上流动空间,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大学校园,是一大利好。我不知道,如果这也可以被称为“大跃进”,还有什么不是“不跃进”?

  至于孙先生所声称的青海、西藏等幅员辽阔但人口不多的省份将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问题,在我看来,他是在借题发挥。“法大模式”的实行,青海、西藏会首当其冲受到损害吗?稍微理智健全的人,都会想到,不是青海、西藏首当其冲,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考生率先受到限制。青海、西藏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人口少必然考生也少,而且“法大模式”已经有言在先会考虑到“西部政策”。所以说,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受到的冲击会最大。但法大的改革就是要祛除本地化、利益化、权贵化的招考弊端,不是吗?与其说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受到损害,不如说是减少这些地区根深蒂固的特权,还全国人民一个“迟到的正义”。

  作为一个教授,而且还兼教育部的顾问专家,孙东东先生应该有历史和长远的眼光,与正义和公平站在一起,而不是视异见者为洪水猛兽而出言不逊,更不应该为既得利益者摇旗呐喊,但显然,他让人们失望了。

稿源:红网 作者:张若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