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年年春运年年难”有一定的必然性。40天时间里18亿人次的交通压力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巨大挑战,而人口流动的巨大的季节落差难以简单地通过扩大运力一劳永逸地解决。仅仅为了满足春运高峰的需要而增建铁路机场、增购列车飞机,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这样,春运期间出现一定的运力紧张和行路难总是在所难免的。
金贵的车票   奔向车厢   赶路的民工   背着家回家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国情下,铁路仍是人们选择的最主要出行工具,每年春运期间承载着中国10%人口的大流动。从春运的变化,可以管窥整个社会的变化甚至变迁,尽管有些变化只是微小的、局部的。
2002年 票价听证
  解读:经过首次听证会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2002年下发了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实行方案的通知,铁路部门开始实行票价浮动,但目前来看,上浮是主流,而这一结果不仅适用于2002年,同时也适用于今后较长一个时期。
2003年 买票难
  解读:由于民工流的膨胀,那张小小的、淡粉色的火车票,紧紧地攥住了万千游子的心。他们想啊,盼啊,等啊,望啊,结果等来的还是一个难字。他们无奈、他们绝望,他们揶揄:21世纪的中国唯一紧俏的商品就是春运火车票!
2004年 票价歧视
  解读:大学生可以享受优惠服务,买到优惠票,而民工只能得到最差的服务,买最高价的票,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人发出不平之鸣:这不是歧视是什么?据统计,近年来,春运中民工流已经超过了学生流、探亲流和旅游流的总和,而有意无意对民工的歧视实际上是剥夺了最主要乘客的权利。
2005年 自驾车
  解读:买车代步,开车回家过年,在这一年中国汽车业迎来辉煌的顶点。在火车票难买、汽车票乱涨价、飞机票价高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变化之中,除体现出社会进步之外,更多的则是人们困中求变的一种自发探求。但买车、养车成本不匪,这部分客流的转移并不能根本上缓解春运的压力。
2006年 临客不涨价
  解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2月26日说,2006年铁路春运,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实行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并不是铁路客运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不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流旅客,而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但也有人指出,临客毕竟是少数,而多数民工从中受益微乎其微。
  “春运”,一个需要应对节日期间世界最大人口迁移、容纳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等数以亿计的巨大人流、最具“中国特色”的字眼。但无论它怎样庞杂,对普通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只是一张车票,一张回家的车票。
一:1.45亿
  2005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将高达363万人次,如此巨量运输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单是20多天的春运价格浮动就会带来数十亿元的一大笔“浮财”,但由于交通部门在宣布成就时从不公布其营收,铁老大究竟赚了多少呢?
二:1/2
  春运对象中1/2以上是农民工,票价上浮车次的乘客绝大多数也是民工。“铁老大”的获利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增加社会变迁中的农民工的“迁徙成本”之上的。公路、民航、水运也都在提价。春节确是交通运输业增加营收的“佳节”。
三:30元
  代买车票,手续费30元。这在全国各地的大小饭店旅馆几乎成为一条行规,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将他们和票贩子看成一路。而在票贩子那里,30元是平常的价格,据报道黄牛党一场春运能赚百万。但有一点人们一直不明白,在票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订票点和黄牛们哪里来的那么大能量。
四:四个第一
  据来自铁道部的消息,2004年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19086亿吨公里,比2003年增长11.7%,旅客周转量完成5697亿人公里,比2002年增长14.6%,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4项主要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第一的背后是什么呢?高涨的票价,拥挤的车站,苟且的旅程,这样的噩梦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再有两周时间,2006年春运就开始了,按照常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要涨价,但对于很多乘客来说,是否涨价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在票价外多花的冤枉钱多了去了,到底是给代售点还是落到票贩子的口袋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买到票,能够上车,能够回家!
正论:票贩子猖獗年复一年
   2005年北京铁路春运自1月25日起至3月5日止,共计40天。北京铁路分局客运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今年春运运能依然紧张,火车票不会比往年形势好。换个说法2006年春运还是吃紧,车票呢据说比往年还要难求。而出门在外的中国老百姓个个归心似箭,就此某些经济学家表示,黄牛党的存在前提是刚性的需求,在市场经济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详细内容>>
歪论:黄牛党成就市场经济
   在票价并未高入云霄吓跑多余消费者的背景下,黄牛党成为了资源配置的助力器。这些地下经济活动者在觅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将稀缺的车票资源转移到了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手中,在他们“看不见的手”调配下,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律发挥了效力。所以,只要黄牛党提供的车票不是赝品,他们在经济学框架下就没有错,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市场经济的潜在“稳定器”。详细内容>>
设问:谁为车票保驾护航
   为什么票贩子猖獗?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人物”。谁都明白高级票贩子能从票务部门直接拿票,大都与车站有相当硬相当铁的关系,这里面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权钱交易。但是常听说抓票贩子,何时见过票务部门“腐败”的报道?如果不从票务部门根本上治理,倒票市场就永远难以关门,票贩子就永远难以销声匿迹。详细内容>>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26日说,2006年铁路春运,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直达特快临客除外)。据了解,农民工已成为春运期间铁路的最大客流。民工流已超过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的总和,成为春运的主流。[进入春运专题]
春运时间与方案
2006年铁路春运:1月14日-2月22日
  2006年全国铁路春运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为期40天。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将安排直通临客301对。铁道部还确定了全国铁路春运的重点地区及重点干线。重点地区,节前是北京、广州地区,节后是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阜阳地区。重点干线为京广、京九、京沪、京哈、陇海、兰新、沪杭、浙赣、焦柳、襄渝、宝成、湘黔、黔桂和川黔线。详细内容>>
2006年春运方案:北京加开77对临客
  北京地区安排临客77对,较去年同期增加10对,其中北京站始发29对,北京西站始发45对,北京北站始发3对。详细内容>>
聚焦春运
每年的春运,是中国人集中旅游探亲、返乡团聚的日子,为此火车票“一票难求”。同时又滋生不法倒卖火车票的“票贩子”,这期间他们活动格外猖獗。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为何年年买票年年难?为何票贩年年打却年年多?为何排队买不到票?为何花钱找关系那么灵,为何那么多好做法就是没人做?
网友:这样的票让我纳闷
  站里出的票恐怕连10%都不到,有时根本就不出票。去年元月份托车站的一个调度帮我买2月5号的票,他说2月5号、6号的 票没有了,只有3号的。真不可思议呀。真正大的票贩子都是一边数 着钱一边看着电视上报道打击票贩子的新闻。黑啊!
网友:三招根治买票难
  一要实名售票,断了大户的生路,二要上车后买票或刷卡,直接干掉龌龊的中间环节,三要根据编码查黄牛手里的票,幕后黑手抓一个比抓100个黄牛都管用。
网友:50元订张站票
  在春运时,我用50元订票,只能买到硬座,还是什么正规旅行社 ,不是黄牛票,之后上车,见到一个老太太不舒服,我把座位让给她 。这一次,我站了二十四小时。其间,真正体会到人生的苦,每分钟都在倒数,眼巴巴盼着,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啊。
网友:这样的票让我纳闷
  凭什么火车可以超载?凭什么站票不打折?凭什么退票要额外收费?凭什么职工家属免费坐车?凭什么火车晚点没有补偿金?凭什么火车上的饭菜贵得要命?凭什么硬座列车员的服务态度那么差……
  在春节期间运力紧张可能长期存在的背景下,票价成为春运问题的显性焦点。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供不应求从而价格上涨是天经地义的。尽管铁道部表示,春运票价上浮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铁路运力,不是“捞一票”,但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的“初衷”与春运旅客年增长3%到5%的现实相去甚远。有统计说,去年春运高峰期,每天“跑”到票贩子手里的火车票就不少于100万张,按一张火车票加价一至二百元不等计算,票贩子们一天就从倒卖火车票中获利一两个亿,由此也可窥铁路春运经济体量之一斑。
甲方: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首先问:谁是火车票提价的幕后主使?乘客可以拿块镜子出来看看,答案就在镜子里。正是客流暴增,才导致了火车票涨价。事实上,火车票提价的幅度还不够高!理由显而易见——因为黑市仍然猖獗。黑市猖獗,表明车票的定价偏低,所以炒卖车票才有利可图。如果铁路部门参照黑市的价格来提价,那么黑市就会销声匿迹;如果铁路部门的火车票定价过高,高到不合理的程度,那么就不仅没有黑市,还会出现售票处忙于“拉客打折”的现象。
乙方:春运火车票不能涨
  全国政协委员汤燕雯认为,铁路部门春运涨价是违反合同法的行为,违背了民法通则的基本精神,同样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法则,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她在提案中建议,铁路部门要取消春运涨价的习惯做法。同时,对于“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的运力高峰,她建议铁路部门倒是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适当进行票价调整。“但这种调整也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法则,认真组织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才行。
第三方:市场失灵我们怎么办
  运输部门、票贩子、乘客谁都没有错,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市场错了!抖个经济学“包袱”,就是“市场失灵”了。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使得资源合理配置,买方卖方皆大欢喜。但在春运市场,供给是受限制的,铁路运输是垄断,公路运输也是严格控制,所以无论价格如何调整,供给总是无法和需求相匹配,各种混乱也就应运而生。在只有需求可变的不健全市场里运用经济学分析,才会得出“票价涨得还不够高”的另类结论,要知道,经济学经典的“凯恩斯定律”说的是“需求决定供给”,而不是“需求决定价格”,春运需求大客观上呼唤供给的同步增加,而不是纯粹的价格上涨。 详细内容>>
  铁路可能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最后一个未曾深入触及的领域。铁路改革的酝酿已经不是一、二年了,诸如“横切”、“竖切”之类的讨论也曾多次见诸报端,关于铁路改革“提速”的消息也不止一次地出现。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铁路改革滞后的直接后果是一年一度逐步升级的“痛苦春运”,间接的后果,也许还可能导致中国铁路错失改革良机,错过大发展的机遇。
车票价终于开始打折
   11月15日成都火车站对部分列车卧铺实行优惠票价,旅客可享受打折车票,优惠度在30%。此外广州站始发的列车已经暗中打折,九江、重庆、常德、张家界、贵阳、洛阳等方向的10趟列车实行折扣二档票价,折扣幅度约为13%。如果有30%的降价空间,那么,给公众提供的信息就是成都段铁路部门的利润空间至少可能高于30%。那么,这会不会引起同一行业的连锁反应,以至自下而上引发铁路真正的市场化变革呢?详细内容>>
铁路得跟上社会发展
   在运力供求关系一边倒、乘客几乎没有任何“谈判力”的情况下,争论铁路客票是否应该涨价其实只是给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铁路春运徒增喧闹而已。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痛苦的春运”每年都要出现,并且一年比一年加剧?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层答案,从铁道部官员到初中学生都能够比较一致地说出来:中国的铁路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企进入:“一碗水”能否端平
   为了打破“铁老大”的垄断局面,国家在近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的投融资领域。但是,改革现有的铁路投融资体制,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铁路股权的多元化,现实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比如相对于民间资本来说,铁路投资规模太大,民间资本难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因而也难以真正获得铁路运营的定价权;而且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产权界定不清晰,民间资本的收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政企不分的局面依然没有打破,民间资本担心政府“一碗水”不能端平等等。
  按计划,2006年铁路春运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为期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预计春运期间铁路将发送旅客1.439亿人次,铁道部将加开直通临客301对,比今年春运多加开临客59对。春运又要开始了,但愿今年春运期间出行不再难。而要想出行不再难,作为乘客,我对今年的春运有五盼。
一盼 别再涨价
   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已经成了“惯例”,别管外界怎么反对,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那是一定要涨价的。而且连听证会都不用开了,如期涨价就完了,但这恰恰是让人最闹心的事情之一。火车票凭什么涨价?他们给出的涨价理由哪一条能够成立?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春节,涨不涨价不也一样回家吗?那你又去分流谁?只能分流那些出不起钱的吧?
二盼 购票实行实名制
   年年春运期间坐火车让人最头疼的是什么?火车票涨价还不是排在第一位的难题吧?最大的难题还是买票。而尽管买票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多车少、运力紧张。而更不容忽视的是相当一部分车票都走了“暗道”,哪年春运票贩子不是一大景观?而打击票贩子真的很难吗?人们说了多少次的实名制就是打击票贩子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吧?如果将身份证号码打印在车票上,票贩子再想倒票票就没那么容易了吧?但被人们称为最大票贩子的铁路会自己堵死自己的来钱歪道吗?
三盼 站票实行站价
   火车不像公共汽车,上了公共汽车后还有让座的。而在火车上让座的人还有多少?所以,火车票的站票和坐票是一个价位,显而易见的是不合理的吧?难道铁路就不应该遵守按质论价的准则不成?而且区别对待站票和坐票早就没有任何难度了吧?火车票早已经全程对号而且采用了微机售票系统了对不对?
四盼 服务别打折
   票价涨了,服务打折了。这是人们对春运的普遍感受。确实,春运期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多,想做好服务并没那么容易。但不容易做到就是做不到的理由吗?乘客花钱买了车票后获得相应的服务天经地义。要么你降价怎么样?
  在当前的体制下,春运将是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长期现象。春运之所以让人头疼,原因大概出自两方面:一是供给能力的总量、结构及调节方式,都未能满足需求方所提出的较高要求,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和春运服务的提供者们,更细致地捕捉错综复杂的春运需求;二是春运本身承载的功能有些错位,春运旅客大军的构成还带有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特征,这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引导需求方,使春运的需求逐步接近合理的规模和理性的流向。若能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春运的潮水仍会年年到来,但春运的喧闹和其间的种种不适,会一点点地消退。
症结:二元制下的发展失衡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人口大迁徙,它的背后是中国沿袭多年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失衡现象。正是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异,所以才会出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千里迢迢回家过年的景象。同样道理,正是因为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才会出现一年一度的学生春节放假回家的浪潮。 详细内容>>
出路:流动人口的市民化
  破解春运难题的出路在于,在加强对垄断势力监管的同时,更要打破行政垄断,引入竞争,增加运力有效供给,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减少依靠春运涨价弥补亏损的需要。然而从需求角度看,春运是个畸形膨胀,随着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春运”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毕竟,民工的流动成本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无谓的资源浪费。
  查看评论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