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1月09日10:36 人民日报政务

分享

  原标题: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畅快的呼吸(人民时评)

  治理雾霾一刻也不能松劲,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

  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持续笼罩华北等地9天多的雾霾,从1月8日早上起开始自北向南陆续消散。新的一年,蓝天和雾霾的较量不会停止,群众对于治霾的关注 也不会降低。1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媒体介绍雾霾治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与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国家卫生 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雾霾健康防护知识;中央气象台就近期雾霾天气气象成因召开媒体通气会。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几天来集中释放,传达了党和政府治理 雾霾的决心,也摆出了治霾难点和今后思路、举措,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生态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向 环境污染宣战”“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是本届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2013年9月,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个方面的35项 措施,执行3年多之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明显改善。在全国层面,与2013年相比,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降低 了30%左右。虽然改善速度还赶不上群众的期待,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毋庸置疑。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大气环境质量在冬季改善的幅度 非常小,甚至没有改善,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是一些治霾措施在冬季之前管用,进入冬季特别是供暖期,这些措施就不够了;极端天气引起的 冬季气象条件变化,使治霾比预想的要复杂和困难。当此之际,提振信心非常重要。天不帮忙时,人更要努力。不能因为冬季治霾效果不理想,就怀疑国家治理大气 污染的方向和技术路线,而应该检视在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哪些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哪些措施还存在跑冒滴漏,尽快补上短板。环保部提出下一步 强化冬季污染治理的六方面措施,就是对症下药之举,只要各地照方抓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必然能够缓解冬季的雾霾局面。

  治霾没有捷径可 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治理雾霾,既要打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攻坚战,也要打好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持久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 个人都需要有点耐心和恒心。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这个重,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 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以雾霾多发的华北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排放强度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何时能够减轻重负,取决于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 有多大。

  治理雾霾,决心信心必不可少,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各级政府的责任,是狠抓落实;各类企业的责任,是达标排放;每个人的责任, 是支持环保、参与环保。重霾之下,一时焦虑、抱怨,可以理解,调侃、自嘲一下,未尝不可。但也要看到,照明、燃油、采暖、制冷等现代生活方式创造了便利, 同时也会付出代价,会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导致污染物排放。环保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得到群众的支持,跟在治理雾霾上取得共识 同等重要。

  天上不会掉馅饼,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治霾也一样。刮风不由我们做主,行动却取决于我们自己。只有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多见蓝天,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畅快呼吸。(武卫政)

责任编辑:李亮亮

相关阅读

科学评价不是任人打扮小姑娘

如何看待影响科学评价的话语权问题,就此陈列平教授近日在接受“知识分子”访谈时首次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创业就像告白,坚持才能成功

在新的一年,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五分智慧,七分把握,和十二分的成功与喜悦。

论文作者功劳分配难?有绝招

既然作者署名排序不能说明一切,那么,该如何正确估计一位作者在合著论文中的真正功劳呢?

领导和领导为啥不一样?

有些领导倒是真爱读书,有些领导则有些叶公好龙,而且爱读书的领导和不爱读书的领导确实不同。

  • 黑客“助选”特朗普,到底有多严重?
  • 郭沫若做学术原来跟这家书店有关系?
  • 梅艳芳:如果有个声音能够穿透时代
  • 2016年,哪位导演最让你失望?
  • 王石田朴珺:这对恩爱老夫少妻怎么样了
  • 玩的就是刺激,这里甩玻璃栈道几条街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