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30日15:10 央视新闻

分享

  “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这是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嘱托。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难遇的严重干旱,每4天供水1次,每次供水4小时,350万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紧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向香港张开关爱的臂膀。1963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同胞。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通过深圳水库正式对港供水,清凌凌的东江水,经广东东莞、深圳,流往香港,解决了香岛水荒,滋润了同胞心田。

  50余年,光阴荏苒。一湾东江水,将赣州、香港两地同胞紧紧相连。

东江源区山青水净 央视网郑芳摄 东江源区山青水净 央视网郑芳摄 

  东江,珠江三大水系之一,源自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境内的三百山。这些年来,尽管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安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脱贫攻坚的“帽子”很重,但当地政府和人民没有顾及“一己之私”,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保护东江源作为头等大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东江源,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水源地”。为了保护香港同胞的“水源生命线”,为了守护三百山的绿水青山,安远县培养了大批像龚隆寿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巡山爱林的护林员;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综合执法队,为东江源的生态环境设置了一道安全“防线”;退耕、退果还林8.7万亩,淘汰、拒绝了一些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企业。

  不止安远,三百山周边的其他县,如寻乌、定南等,也为保护东江源作出了突出贡献。三地不仅建立了共同保护东江源区协作机制,还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义工联合会等公益组织,齐心守护东江源区的秀美山川和潺潺溪流。在赣州多地共同努力下,三百山区域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东江水质长年保持在Ⅰ至Ⅱ类标准,为香港同胞喝上优质水、放心水做好了水源地保障。

  “共饮一江水,赣港一家亲。”这头,以安远为代表的赣州人民,为香港同胞的饮水问题倾心尽力;那头,喝着东江水的香港同胞,更心系源头人民。一湾江水,让赣港两地同胞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你在东江的上游,我在东江的下游,我们手拉手  ”童年经历大旱、喝着东江水长大的香港环保人士吴方笑薇唱着这首歌,笑谈她在东江源区开展的环保公益活动:“我们同喝一口东江水,有责任去保护这条母亲河。”自2008年开始,吴方笑薇发起“饮水思源--东江上下游伙伴计划”,至今已在东江源地区植树18万株。

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建的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  安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建的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  安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吴方笑薇,前来安远“饮水思源”的还有他们:香港社团总会会长萧树强,自2007年以来,在安远县先后捐建了天心五龙小学、天心心怀小学和安远一中等校园,并设立奖学金奖励高考学子;香港言爱基金会,在安远捐资1000万元建设思源学校;香港龙赛教育基金、香港雁心基金会等,也纷纷在安远捐资助教。如萧树强先生所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作为喝东江水成长起来的我们,要感恩于源头人民的付出。”这些年,香港同胞以不同形式回报着源头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切实的行动助力安远发展、助力赣州振兴。

  一水相牵,血脉相连。三百山的一股清流,从东江源头,流往香江那头,带去赣南人民对香港同胞的浓浓深情;香港岛的一棵树苗、一份捐助,从香江那头,山一程水一程,汇往东江源头,捎来香港同胞对赣南人民的殷殷厚谊。赣港两地,描绘出中华儿女同源同宗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防老太,何不给飞机发动机戴口罩(图)
  • 澳大利亚为何会对中国即怕又爱?
  • 距今千年神秘而惊悚的宋代盗墓笔记
  • 父亲,那个失去了家庭主导地位的男人
  • 《变5》能让咱坐一起看电影就不错了
  • 夫妻之间突然没话说了的五大原因
  • 5天4晚深度游天津,细说地道天津味儿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