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九大精神进央企]中远海运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央广网南通11月30日消息(记者梁爽)货物运输、港口码头、综合物流、修造船舶、不论从浅海到深海、还是从亚欧海域到非洲海运,都会有“中远海运”的身影。
2014年,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发布海运发展战略,明确了海运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海运强国建设。
2016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实施重组,新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远海运)在规模优势上显著提升,面对国际航运业的寒冬,更显改革活力。
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为海运业带来新机遇。
实地探访“希望”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可抵御10级风浪
28日上午,“十九大精神进央企”活动采访团来到江苏南通,实地探访了“希望”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
这个身高135米,腰围99米,空腹重量近3万吨,甲板可变载荷15000吨,它就是“希望4号”全球首制圆筒型深海石油钻井平台,不仅创造了钻探深度、甲板载荷、平台稳性等多项世界第一,还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多项空白。
走上近十层楼高的甲板,置身于这座具备3810米水深、12192米井深的钻井平台中,感受着可抵御10级风浪的“国之重器”的威仪气息。
“海工平台的质量要求是一般船舶无法想象的。” 一名中远海运工程师告诉记者,一座海工平台一般在海上服役25年,期间几乎很少回岸修理,所以质量管理高度严格。
目前,该系列平台已交付三座,有两座在巴西海域钻探作业,一座在墨西哥湾海域作业。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跨国经营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远海运作为航运业的国家队骨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战略,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海运业的新发展成为中远海运人的题中之意。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物流企业,中远海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托庞大的船队运力和全球服务网络,坚持与境内外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远海运集团党组工作部部长刘海涛说。
中远海运以海运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引,制定了涵盖航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6+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港口、综合物流、航运金融产业,持续做强做优航运主业,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
目前,中远海运集团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15家控股企业,外籍员工近万人,形成了以香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西亚、北美、南美、欧洲、非洲等10大区域为辐射点,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
发展远洋运输 助力海洋强国梦
“要致富先修路”,要成为海洋强国必然和海运强国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海运业承担了我国 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对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的情况下,海运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现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服务产业。
十八大以来,海运强国建设进展迅速。2016年,我国船队综合运力1.59亿载重吨,位居全球第三。中远海运更是有着综合运力、干散货船队、油轮船队和杂货特种船队“四个世界第一”,码头经营、集装箱租赁、集装箱船队、燃油供应、船舶代理、海工制造“六个世界前列”等亮眼成绩。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频繁的进出口贸易推动了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无论从港口规模还是实际吞吐量来看,我国已然成为航运大国。
但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比较,与提升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比较,我们的海运强国建设依然在路上。
做强做优做大是中远海运人的意志愿景,同时,当好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先锋队、“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他们的使命与担当。“为了进一步发挥全球航运业引领者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航运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还必须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在‘优’字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刘海涛表示,未来发展中,中远海运要真正实现“世界一流”。
责任编辑: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