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
联接中南海与普通百姓,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习近平的情与义博大深厚。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查阅近年来习近平的活动图片,选数幅推出,同你一起领略总书记的情义无国界。
习近平重情谊、讲大义。
他结交了很多朋友,
一路走来,他都不忘旧情;
一有时间和机会,他就要看望老朋友们;
时隔再久,
也会努力和他们取得联系。
“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
2017年11月14日,
习近平在老挝见了一些很特别的人,
有多特别?
“我嘱咐外交部,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习近平说。
无论多忙也要见面的人,
是奔舍那家族友人。
习近平与他们的友谊
跨越了万里关山,
跨越了大半个世纪。
1960年,
老挝小留学生来北京八一学校上学,
其中包括老挝外交家
贵宁·奔舍那的几个孩子。
当时在八一学校就读的习近平
对这些外国同学印象深刻。
多年来,
他多次尝试联系
这些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
终于,在半个世纪后,
当年的校友再次重逢
——2010年6月到访老挝,
停留仅23个小时,
百忙中
习近平仍抽出时间见了老同学老朋友。
7年后,
习近平再次同他们相聚,
感到格外高兴。
“我一直都很惦记你们。”习近平说。
一幕幕画面,
时隔半个多世纪,
如电影一般映入眼帘;
一个个故事,
更如同纽带,
把跨越山川的中老友谊紧紧连结在一起。
“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
2016年,
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习近平来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
深情回忆起小学和初中的求学时光。
八一学校是习近平的母校。
说起当年的老师、同学,
习近平对他们的名字记忆犹新,
如数家珍地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往事。
习近平感慨道:
“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
不管走到哪里,
我都惦念着母校,
同母校保持着联系。”
八一学校几位退休老教师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师生见面分外激动。
习近平同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
一一握手,
愉快回忆往事,
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
习近平说:
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
我心里特别高兴。
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
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
一位老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习近平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
习近平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2015年的春节,
习近平这趟远门,
有点特殊,
因为他是“回家”了,
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
40多年前,
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
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
——住窑洞、睡土炕,
忍耐跳蚤叮咬,
与村民同吃同住,
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
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
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
整整7年时间。
见到乡亲们,
习近平十分高兴,
老朋友相见十分亲热。
不少当年在一起共同劳动、
生活的乡亲,
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
亲切叫着他们的名字,
问候他们的家人。
习近平深情地说,
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
心情很激动,
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
1969年1月,
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就到了梁家河。
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
当年,我人走了,
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说,
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
使我受益匪浅。
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什么都不会。
后来都学会了,
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
样样都行。
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
40年很漫长,
但岁月磨损不了他的“黄土情结”:
“15岁来到黄土地时,
我迷惘、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
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
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
陕北高原是我的根,
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
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说,
这种“黄土情结”在他心里,
让他遇到困难时,
就会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来源:新华社“学习进行时”
责任编辑:邹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