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碳交易舞弊真相调查:我国碳交易期待破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9: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詹铃 梁钟荣   

  特约记者 尹一杰 深圳、北京报道


中国CDM项目潜力分布示意图
中国CDM项目潜力分布示意图
CDM审批程序
CDM审批程序

  继2009年12月、2010年8月,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接连砍掉中国10个、20个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之后,涉及12617万吨碳信用额度的中国企业8个CDM项目再遭调查。

  来自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的最新报告显示,共有6家中国企业存在在国际碳交易中套利的舞弊情况

  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披露的信息,这6家中国企业分别是,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东阳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省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向涉案公司发出了调查要求,并责令这6家企业针对之前申报的8个CDM项目的相关数据作出解释和澄清。

  据本报记者了解,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此次共在全球叫停了16个CDM项目,共计涉及碳信用额度达1300万吨,约2亿欧元,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项目数占到一半,这也是国际碳交易市场开放以来,涉及问题最为严重的一次。

  六企业卷入碳交易舞弊?

  此次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指责碳交易舞弊的6家中国企业,巨化股份居首。

  巨化股份CDM项目主管王绍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巨化股份已经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两期HFC-23CDM项目,总估计每年减排额1000万吨。

  若以目前欧盟碳市场的价格13欧元/吨计算,巨化股份的CDM项目共计收入应为13亿元人民币,扣除需要上交给国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金65%的收益,这两个项目留给巨化的税前收益就有四亿多。

  而根据巨化股份公告显示,该公司201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达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维持今年上半年利润,浙江巨化因CDM项目收益几乎等同于其全年利润。

  但面对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指责,巨化股份并不认可。“(从CDM中舞弊套利)这个事情在其它的企业怎么样,我没有调查,所以没有发言权。但我们公司绝对保证没有利益驱动,我们是与世界银行签约和接受检查的,核查是十分严格。”9月10日,巨化股份证券事务处负责人王先生如此回应本报。

  而另一家被指碳交易舞弊的、名为三爱富(600636.SH)的公司则回避了这一问题。其证券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正在核实,并会根据最终结果发布公告”。

  英国最大的民间碳买家爱斯凯有限公司(icecap)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向本报透露,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此次指责包括中国企业在内存在碳交易舞弊,实际上源于一家公司的调查。

  黎东解释,在德国有一个NGO组织“清洁发展机制观察”,它们常常对CDM项目做一些调研,然后根据调研得出的结论去提醒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关注。

  黎东称,该组织怀疑包括中国在内的项目业主故意增加产量,从而去套取更多CDM的钱。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判断与黎东所透露的信息基本一致。本报记者了解到,“清洁发展机制观察”认为,有化工企业通过三氯甲烷(HFC-23)在CDM项目中获取的收益远远高于其投入。

  根据“清洁发展机制观察”的建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在7月底的会议上,接受了“清洁发展机制观察”的调查要求,并计划在9月份举行的会议上做出汇报。

  据本报记者了解,如果没有上述指责,中国这六家企业部分的HFC23分解项目理应在3个月前就已经签发。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除企业外,上述几个中国项目的买方包括英国气候变化资本公司(Climate ChangeCapital)、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日本三菱公司(MitsubishiCorporation),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以及世界银行旗下的伞形碳基金(Umbrella CarbonFacility)等也参与到了调查中。

  “对于这起事件,目前联合国正在组织调查,企业正在应答的过程中,现在还谈不上‘舞弊’这个说法。”9月1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艳兵对记者说。

  为CDM而CDM?

  本报记者了解到,HFC-23是制冷剂HFC-22(传统氟利昂的替代物)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安全无毒,但其温室效应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11700倍。通过CDM机制,生产制冷剂的企业通过消除HFC-23而获得大量核准的减排量(CERs),这些额度在欧盟等碳交易市场出售,从而给企业带来了“额外”收益。

  “清洁发展机制观察”给出的依据是,目前这16个被叫停项目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曾出现过以下情况:在没有成功注册CDM项目的情况下,HFC-22产能明显下降,而一旦获得了CDM注册,产能便会疾升;在无法继续获得CERs下,项目选择停止生产。

  “根据现在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一吨HFC-23就是8万欧元,也就是80万元人民币。”黎东解释,HFC在中国CDM项目中的签发比例占到了一半,达2亿吨。

  目前大部分HFC-23项目都来自于中国和印度,这些项目已经为两国的生产商带来了数亿美元的利润和巨额税收。

  记者采访的部分业内人士承认,在国内目前部分的CDM项目中,确实存在“为CDM而CDM”的现象,即中国企业做CDM项目是为了直接从项目本身获得经济收益,并非为了有效减少碳排,完全由经济利益驱动而非环境利益驱动。

  黎东举例,企业向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申请CDM项目时,设计了HFC-22的产量为100万吨,如此或可产生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在CERs中,每出产一吨HFC-22,即作为11700吨计算),但事实上可能安装的产量只有80万吨,即可分解800万吨二氧化碳,“如此还有20万吨的空间去增加设备,从而获得额外的CDM款项”。

  巨化股份的王先生对此予以否认。其解释,该公司排放每个月都是经过世界银行核查,“我们是签了合同的,一签就是7年,就是到2013年,每吨排放6欧元,每个月获得1043万吨的指标。”他说,多排了也不会多拿一分钱,所以不会存在增加产量套利CDM的可能。

  “企业目前需要证明的有两点:其一,其HFC-22的产量在这几年没有明显增长;其二,如果增长太快,企业需要证明这样的增长是合乎逻辑的。”黎东同时强调,实际上,到目前没有一个真凭实据的东西,说明企业没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中国CDM项目屡次遇挫

  目前,上述中国企业已经收到来自联合国的调查要求及清单。按照流程,企业需要在28日内就联合国提出的调查问讯予以解释和回答,并提供相关数据。

  而作为中国HFC-23项目的参与者,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关于《HFC-23CDM项目问答》的报告,再次重申自己的HFC-23项目没有违规博弈。

  目前世界银行在长沙的项目已获签发2800万吨,预计到2012年年底总产量可达6100万吨。而在江苏的项目已获签发2400万吨,2013年之前可望产出5100万吨。

  “18个曾经获得CER签发的HFC-23项目中有16个接到了审查要求。这件事情会影响短期内的CER签发,但目前还很难预测签发申请是不是会被否决。”碳点公司资深分析师Arne Eik说,“自审查消息公布后,HFC-23项目的碳信用额签发均被暂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否决的。”

  而在新中资本一位人士看来,将此次事件称之为“舞弊”有点言之过重,“调查结论还不清楚,最后的结果如何也不好说。”该人士还认为,联合国此番调查有可能无功而返,“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需要对比项目业主几年前的数据,从而审核企业是否存在舞弊现象,但这些数据都在业主自己手里,从中发现明显的端倪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上述人士说道。

  事实上,在此次中国8个CDM项目被调查之前,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已拒绝10个中国企业风电CDM项目注册,而在8月份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第55次会议上,中国19个风电和水电CDM项目再次遭到否决。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提醒记者注意,在2008年7月份之前,通过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在上报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时,从无被驳回或撤销的记录,但这一时间点之后,中国获得成功注册的CDM项目的比例开始下降。

  黎东承认,HFC-23的事情,“两年前欧盟就有议员提出来”,说此为一次性行业,只需要花钱买设备,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业主中,且买设备的钱远少于CMD的获得,“这是不可持续性的”。

  在主要的购买方欧盟看来,HFC-23项目挤压了其它公共CDM项目的空间,例如农村沼气的项目,因为可以持续改变农村的生活及卫生状态,所以可以作为CDM的重点扶持对象。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CDM是由位于德国波恩的执行理事会负责管理执行,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事实上是受欧盟主导的,故此其中也有一些政治考量。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所有签发的中国CDM项目中,HFC-23项目占了一半。“欧盟借这个事情打压中国的HFC-23项目,如果成功,可以打掉了一半的签发量,这样中国获得的利益就减了一半。”黎东说,过去几年,中国签发的CDM项目都是大项目,累计已达千万吨,8000万欧元流入中国让国外一些组织很有意见,“少出了一半的钱,欧盟可以将这个钱挪到非洲或拉美,也可以拿到一个好的平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碳交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