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坎昆会议参会各国存在分歧 外界预期不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3:30  CCTV《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

  坎昆峰会要过什么“坎”?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大雪降温和前一段时间的“千年极寒”传闻,引起了人们对这个冬天的气候的格外关注。与此同时,在墨西哥的坎昆,来自于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于此开会,就全球关心的气候问题进行一场大讨论,这是继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一轮的议程。坎昆会议会谈什么?这一场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能不能谈出一些新意?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少军、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欧洲极端天气频发,坎昆会议遇冷。重重矛盾之下,全球气候大会能否取得实质进展?

  卡尔德龙:坎昆会议要明确各国分歧的内容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

  (墨西哥总统)

  全世界都期盼能在这里得到答案,此次的坎昆会议,我们至少要明确各国分歧的内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我们才能落实行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吴汉婴:坎昆会议将为2011年的南非气候大会打下基础

  (央视记者)

  分析人士预计,在经历了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此次坎昆大会将会在低调舆论气氛中举行。同时,人们也希望各方通过此次会议,在资金与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协议,为2011年的南非气候大会打下基础。

  曾少军:坎昆会议之所以遇冷有其成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一次坎昆会议之所以让大家感到冷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时间点问题,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之所以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第一程度是要截止了,法律规定要提前两年讨论是否第二程度继续续约,那么就是2010年,所以整个哥本哈根会议大家带着很多希望去,虽然结果没有谈成;一个就是主要的排放大国——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所以如果美国作为一个排放大国都不能够做出一点努力,那么大家就不可能抱有太大的希望了。所以大家以后要把眼光放到下一次南非的德班会议甚至是韩国会议了。

  刘戈:气候的变化不会因为坎昆会议的冷清而停止

  (《今日观察》评论员)

  坎昆会议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大家对这次会议的预期不够高,哥本哈根会议确实是有强烈的预期,而且当时哥本哈根会议被渲染成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大家都对它的达成结果寄予非常高的期望,所以全世界86个国家的国家首脑都聚集在哥本哈根,由于这些首脑的到来,它就成了一场大戏,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也都跟着涌入到哥本哈根,所以2009年的寒冷冬天,丹麦的哥本哈根开了一个很热闹的会。

  现在的坎昆会议虽然在一个接近于赤道的地方,但由于没有强烈的预期,所以它看起来有点冷清,但气候变化并没有停止,不会因为人类的重视或者不重视发生什么变化。目前欧洲变冷,另外据统计,2010年的前9个月,整个地球上发生的气候灾害导致2.1万人死亡,比2009年增加了1倍。再有,新几内亚有一个小岛现在已经成为头一批因为气候变化而变成气候难民的人,所以气候变化还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回过头来看,经历过哥本哈根的热闹,但又没有达成协议的会议之后,我们迎来了相对冷清但又冷静的坎昆会议。

  苏伟:中国将在推动谈判方面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

  希望经过两周的谈判和磋商,中国能够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中国的贡献,中国将在推动谈判方面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曾少军:发达国家要用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  来共同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首先,我们要清楚整个全球气候大会到底要谈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谈四个词、两个方面:第一,怎么样能够解决气候问题?第二,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式来配合?

  要解决气候问题,就要防止两个方面:一个,我们要努力的去减缓气候变化,我们要在2050年之前,让温度的升高不超过两度,因为如果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有些国家就会被淹没了,所以不能让变暖的速度加快,而且不能超过一定的峰值;第二是适应,肯定会升高一定的温度。当气候灾害发生了之后,我们怎么减少气候灾害的影响?一个是减缓,一个是适应。那么怎么能够减缓,怎么能够适应?无非就是另外的两个词: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技术。就是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缓和适应的资金,要提供减缓和资金的技术,因为我们上空的75%以上的温室气体是发达国家历史积攒下来的。另外,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有能力来减排,所以发达国家要用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一起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

  刘戈:核心就是责任问题 

  对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解

  (《今日观察》评论员)

  核心就是一个责任问题,谁承担多大的责任,就是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非常不一样。美国的谈判代表表示,这是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的柏林墙,就是过去那么多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底帐该怎么算?现在,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长量很快,但是尽管增长这么快也抵不过过去那么多年发达国家所排放的排放量。所以对于共同带有区别责任,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因此谈判会进行的非常艰难,而且矛盾会非常大。

  气候峰会悬念重重,各方博弈,前景未卜。坎昆大会究竟要跨过哪些坎?

  曾少军:坎昆会议会在一些具体的技术环节有所收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整个气候合作能不能取得进展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因为现在还有人认为地球并没有变暖,说现在很冷,把短时间的气象变化跟气候混淆了;第二,气候变化已经演化成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了,所以这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结果;第三,取决于工商界的态度,所以我个人观察,坎昆会议可能不会取得实质性的大的进展,但是它在一些具体的技术环节会有收获,就是比如会在资金和技术的转让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刘戈:可以确定的是发达国家会先拿出30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一个多月前的天津会议上,实际上就是为现在的坎昆会议制定了一部分议程。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已经确定了,发达国家每年100亿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如果今年我们在其他方面没办法谈,那么这个问题的具体落实是可以谈的,一个是在2050年之前,两度,这是我们所容忍的最高的气候升高的极限。另外,虽然具体的资金以及具体的承担责任还没确定,但发达国家先拿300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就相当于这事定了,以后的事情就相当于楼高确定了,但是具体怎么盖,谁承担,投多大的工,投多大的料没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先把注册资金,就是这300亿美元先花了再说。

  曾少军:内外的需求决定了中国会坚定的推动自主减排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的自主减排行动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也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大国,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负责任的态度和政治意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会很坚定的推进自己的自主节能减排行动;第二,基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十二五期间的核心就是要调结构,我们过去的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的发展模式不可再持续了。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一个词叫做协同效应,就是我们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在转变发展模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同时实现减排。譬如用风电厂替代火电厂,过去的火电厂强调脱硫,是减少污染物,如果用风电厂替代火电厂以后,不仅仅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需求,所以说内外的需求决定了中国的自主减排行动是会坚定推动的。

  刘戈:十二五规划里的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的方向都是节能减排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我们自己的节奏实际上是很快的,包括前一段时间,国内出现的拉闸限电。对此,发改委明确做出批评,拉闸限电显然是不应该的,从此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工作方面的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些地方官员为什么会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这么做?是因为我们一级一级的把节能减排的指标给布置下去了,地方官员必须完成指标,否则就会对其工作业绩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他就用了一些不应该用的招数。所以,我们的决心是很大的,而且在新的十二五规划里,我们的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的方向都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和十二五规划是重合的。

  易鹏:坎昆会议最有可能突破的点是 发达国家能换得发展中国家在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问题上的让步

  (《低碳真相》作者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中美之间的最大分歧就是中国希望继续坚持气候谈判的基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而美方希望将中国纳入到碳排放总量控制中来,目前看来,坎昆会议最有可能突破的点是,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在2010年到2012年,三年各一百亿美元的启动资金上,可能会有实际的行动,很有可能就能换得发展中国家在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问题上做出让步。

  刘戈:中国不会错失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一方面,很多国家面临节能减排要做出牺牲;另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它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其实每一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产业诞生都会为不同国家的成长和崛起提供机会。比如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从收音机到电子管整个信息技术以及后来电子计算机的产生,美国才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现在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会给哪些国家带来怎样的机会?中国肯定不会错失这个机会。

  曾少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终会找到共赢的方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尽管有争论,但是我相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气候灾难面前,都会通过自己和各方的智慧最终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对此我充满信心。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