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坎昆气候会议在如火如荼进行,日本企图终结《京都议定书》的立场,给本就前景并不明朗的谈判进程增添了阴影。与此同时,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为代表的部分“伞形国家”,大多不愿参与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呼应美国一直呼吁的“自愿而非约束性减排模式”。
坎昆气候会议在如火如荼进行,日本企图终结《京都议定书》的立场,给本就前景并不明朗的谈判进程增添了阴影。与此同时,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为代表的部分“伞形国家”,大多不愿参与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呼应美国一直呼吁的“自愿而非约束性减排模式”。
日本因为这个事情也获得了会场内NG O评选的每日化石奖。这个奖每天都颁发给阻碍气候谈判的绊脚石。
日本拒绝延续《京都议定书》
坎昆国际气候大会上,日本抛出了“终结《京都议定书》论”,成为舆论焦点。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向南都记者介绍,坎昆气候大会开始至今,日本谈判代表已多次在各种场合公开表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
日本反对《议定书》延续的理由是《议定书》只覆盖了占27%的全球排放量的国家,而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在《议定书》下承诺减排目标。在坎昆大会前,日本国内的九大产业联盟对日本政府联合施压,要求其反对在2012年之后延续《京都议定书》。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协议,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在2012年前的减排指标,即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此为第一承诺期。2007年年末,180多个国家签署的巴厘路线图确定了双轨谈判机制。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履行议定书的规定,承诺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但对于2012年以后、直到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减排的问题,各国一直未能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如今2012年临近,议定书的“过期论”甚嚣尘上,签署了议定书的一些国家,也开始质疑目前双轨谈判机制的合理性。
美国自愿式减排论甚嚣尘上
对于日本的“终结《京都议定书》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对媒体指出,议定书是“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巴厘路线图的根本内容,不容抛弃。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始终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评论指出,“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国,如今却坚决地反对议定书的延续,日本这种具有破坏性的谈判立场为坎昆大会蒙上了阴影。《京都议定书》是唯一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保护协议,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成果。”
“日本以美国的减排不力做借口,希望能逃避其自己的减排义务,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鉴于气候变化的严峻性,每个国家都应该积极行动,任何把美国当作借口的行为只能让气候谈判进入恶性循环,这对全球气候来说是灾难性的。”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日本将中国作为其逃避发达国家责任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日本的国际谈判立场是被其国内短视的产业集团所‘绑架’了。这些日本企业没有看到全球减排的趋势对于日本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带来的商机,他们的这种做法可能会使日本逐渐丧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据悉,终结《京都议定书》,提出所谓“新方法”,即美国一直呼吁的“自愿而非约束性减排模式”,这样,发达国家可按自己目标自愿解决减排数量。
采写:南都记者 龙金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