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坎昆气候大会谈判决战日会程一拖再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11:23  新京报

  今年坎昆有点冷

  ■ 直击坎昆

  几乎每个亲历过哥本哈根峰会的人都认为,相比之下,坎昆的气氛很冷静,人们对会议期待不高,人气冷,天气冷,就连主会场的名字“月宫”也平添一份沉静。

  谈判决战日 会场很混乱

  10日是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最后一天,主会场“月宫”气氛却是一片混乱。

  各国记者们从一个会议厅跑到另一个会议厅,但是安排的所有会议几乎全部推迟,至于什么时候召开,则没有任何消息。不仅如此,有的会议临时改变会议地点,令前来等消息的记者们扑了空。

  “现在,每日计划表是最没用的东西。”一个同行说。每日计划表本来是参会人员的指南,每天早上发布,一天的会议安排(包括各种机构和NGO组织的边会活动)都在上面,只需要按图索骥。但是,10日的计划表上却充满了“另行宣布”的字样。

  会场的每条走廊都挤满了人,不时能够听到诸如“什么时候开始”、“那地方在哪儿”、“现在有什么新东西”等声音。

  原定于当地时间10日下午6点结束的大会一拖再拖。这种不确定性在气候大会的末尾阶段几乎成了一个惯例。很多参加过数次气候会议的“老枪”们都说,代表们恐怕要通宵彻夜谈判,大会很可能要拖到11日,最后果不其然。

  冷气开太足 会议不低碳

  今年的坎昆有点冷。人气冷、空调冷、天气冷,怎一个冷字了得。

  跟去年的哥本哈根峰会相比,今年坎昆会议的网上注册记者有2000多人,比哥本哈根峰会时的记者数量少了一半。几乎每个亲历过哥本哈根峰会的人都认为,坎昆的气氛很冷静,就连主会场的名字“月宫”也平添一份沉静。

  12月的坎昆并不热,太阳一下山,气温立马骤降。白天可以穿着比基尼在海边晒太阳,晚上穿上冲锋衣才正好。

  这还不算,最令大家困惑的是坎昆主会场、会展中心和专门提供的大巴上的空调开得实在太冷。白天穿短袖T恤最合适,但是进入会场的话,就算是穿毛衣也不觉得热。参会人员每天除了挎着相机提着电脑,还要额外带衣服。

  如此冷的空调饱受各国媒体和NGO的诟病。大家纷纷表示,在这样一个谈论减排倡导低碳的世界大会上,实在不该如此浪费能源。

  会场太分散 记者赶场难

  大概是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此次坎昆会议的场地安排得很分散———举办正式会议的主会场“月宫”和举办边会的NGO会展中心相距8公里,开车需要15分钟。要想进入主会场,必须在会展中心换乘。

  记者的住处距离会展中心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一来一回,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要耗费两个小时。由于主会场和会展中心距离太远,记者们不仅疲于奔命,而且很多会议没法赶上。

  除了主会场和会展中心,墨西哥政府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气候变化村,展示最新的环保科技。这个地方也很远:从会展中心出发,要搭乘专供大会使用的8号大巴车,然后再换乘一次。好在坎昆景色怡人,一路上也能欣赏不少美景。

  ■ 相关新闻

  NGO登上表演“大舞台”

  一人多高的“北极熊”在会场里分发传单、一群长相可爱的孩子争相分发传单、几个年轻人载歌载舞颁发“化石奖”(当天表现最差、阻挠谈判的国家代表团获此殊荣)……每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都是NGO组织的大舞台,今年也不例外。

  在NGO会展中心,一个个小展台紧挨着,每个前面堆着一叠资料。很多厌倦政治的与会者不常去主会场,而是每天泡在会展中心,参加NGO组织的边会(区别于正式谈判大会的其他会议)。边会并不是一些无聊凑数的会议,其中一些水平相当高,几乎涉及气候变化领域中的所有话题。会议能够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有时候政府官员也会出席。

  一些墨西哥草根NGO和民间组织“据点”,露天场地看起来荒凉而破旧,不过,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热情,许多从外地赶过来的草根组织在这里搭帐篷露营,当地的年轻人不停地分发材料。

  ■ 释疑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它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目标,其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届时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作出第二个承诺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承诺至少削减总排放量的40%-45%。但一些发达国家拒绝继续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的内容。

  什么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对的问题,但当下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长期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总排放量的77%。因此《京都议定书》确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规定发达国家应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而没有严格规定发展中国家的义务。

  为何要坚持“双轨制”?

  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决定在公约框架下成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讨论如何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减排的体系中来。由于美国虽然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还是《公约》的缔约国,所以该工作组的另一项任务是把美国拉进来,希望能让美国比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来减排。

  《巴厘路线图》还规定,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讨论仍将继续,负责这项谈判的是“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从此,气候谈判变为了“双轨”。

  发达国家更看重前者,因为这是唯一可以把其他主要排放国包括进来的谈判工作组。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支持双轨制,就是公约与议定书共存,这样发达国家必须进行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喘口气。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