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有望拥有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11:01  南方都市报 微博
12月6日,德班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当日,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高级别谈判阶段。CFP图片   12月6日,德班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当日,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高级别谈判阶段。CFP图片

  作者:周勇进 吴瑶 陈佳(发自德班)

  摘要: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昨日在南非透露了中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主要措施,根据《“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5年内我国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望拥有自己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

  中国代表团透露,2015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31省区市减排分解指标中广东任务最重

  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昨日在南非透露了中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主要措施,根据《“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5年内我国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望拥有自己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方案》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具体到各省(区、市)。其中,广东省的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需下降19.5%,为内地31个省(区、市)中最高。

  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主要目标。此外,中国还将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保障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特别指出,各省(区、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此外,还将逐步健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体制,落实资金保障。

  方案要求,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质保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等领域,适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统计体系。并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方案强调,要构建起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

  备受关注的碳交易市场在方案中也被提及。方案指出,2015年之前,要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管理办法,确立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等级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同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形势发展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研究提出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

  在建设碳交易市场方面,方案还要求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加强交易机构和第三方核证机构资质审核,并在试点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平台和监管核证制度,最后逐步建立统一的系统。

  记者观察

  气候谈判的政治博弈:时间正在消失利益很难妥协

  “谈判进程很艰难,现在是关键时刻。”

  昨天下午,加蓬驻联合国代表走出会议厅时告诉南都记者。这种艰难的气氛,体现在很多方面:各国代表的激烈发言、边会的密集程度、车水马龙的新闻发布会……

  高官的表态或许更能说明问题。12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言,暗示达成协议不乐观的前景。

  “或许正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项全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目前所做不到的。”潘基文说,“不过,允许我再次强调,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不应当阻止我们在会议期间取得切实的进展。”

  德班气候大会进入最后两天,究竟是什么在阻挡德班?

  分歧难以弥合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德班气候变化谈判正呈现胶着状态,政治博弈不是时隐时现,而是白热化。

  杨富强认为,德班气候大会上最热门的词汇是“法律约束力(legally binding)”和“强制力(m andate)”,最热的话题是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在德班会议上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诉求分歧明显。主要分歧表现在,发达国家希望用一个新的条约来取代京都议定书,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上做出承诺。

  这种尖锐对立,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妥协的方式。大家都在盯着这两样东西,每场发布会上,必然有记者就“法律约束力”和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发问。

  去年坎昆会议期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曾表示,只要中国受到同样的法律约束,那么美国也会签署新的京都议定书。今年,美国代表团甚至不愿意去谈它。

  12月6日,斯特恩继续在新闻发布会上耍太极,称与各方在所有重要问题上的谈判仍在进行,他强调美国的目标是推进去年在坎昆达成的协议的核心部分。回答记者提问时,斯特恩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怕人听见。

  据悉,6日上午,斯特恩与解振华会了面。有记者问会面中国有何新的立场?斯特恩竟让记者去看看头一天解振华和欧盟代表会晤的内容。

  德班会议第二周伊始,在首场正式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中国愿意有条件接受2020年后的量化减排协议,并提出了中国在2020后加入有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的5项条件。这种表态被有的外媒视为中方在德班会议上第一次表示愿意妥协。一些外媒做了正面报道,如《南德意志报》称“随着中国的转向,会谈现在有了松动,欧盟也宣布愿意继续京都议定书。”

  松动意味着妥协。从目前会议透出的信息来看,并没有松动的迹象。包括日本、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已经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名的一些国家,都表示不会再续约。美国方面明确表示,目前不会在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上签名。而在前天基础四国的发布会上,四国继续强调自己原有的立场。

  国家利益难以超越

  继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超越国家利益为全人类的福祉考虑之后,南非总统祖马在第二周的部长级会议上再度强调必须采取行动。

  他表示,问题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整个地球目前处在危险的状态。也都同意事实上必须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局面。大家同时也都同意,问题就出在具体怎么办上面。

  怎么办?在僵局中,各方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出现德班气候大会最后无所作为的惨淡前景。

  德班气候大会上,人们还是心有所属。前天的部长级会议上,欧盟气候专员海德加特的激情演讲赢得热烈掌声。

  昨天下午,海德加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再度强调,即使日本、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不再续约,欧盟也会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她指出,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做出承诺,它们都对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会后,海德加特在室外接受部分记者采访,海德加特表示,如果不推动主要的国家采取行动,就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欧盟的做法是给其他国家以压力,推动它们前进。

  南都记者提出,有人担心欧盟“欲速则不达”,海德加特说:“我们提出的路线图是一步一步去实现的,我们一直追求这样一个路线图,哥本哈根,坎昆,给了我们这样的时间,现在我们继续允许有一些时间去实现。”

  虽然欧盟代表发言雄心勃勃,但昨天还是欧盟被CA N评为的“化石奖”第二名,理由是欧盟支持删除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 W G-LCA)谈判合并文本中有关快速启动资金的段落。如杨富强所说的,某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言行并不一致。

  在昨天新闻发布会上,欧盟的另一名代表称,“时间在迅速消失”。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各国考虑自身的利益,很难做出妥协,但时间正在将德班大会拖入最后两天。

  或许,正如世界观察研究所主席伯罗特·恩格尔曼所言:“无论气候变化变得多么严重,其破坏性变得多么巨大,各国出于理性的自利,都希望将排放限制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但迄今,这种利己思想在气候会谈上都未能得到解决。”

  昨天,杨富强在结束本报记者采访前郑重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全世界都要做出牺牲,都要承担这种成本。虽然要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但要达成协议,必须做出妥协,要有灵活性,才能达到大家都不满意,又都能接受的结果。”

  前晚直到8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才从IC C急匆匆走出来。昨天一大早,记者去欧盟和美国代表团联系采访,他们的代表都正在会议中。

  谈判还在继续,各方的努力仍在继续。

  气候谈判的政府外力量

  气候大会的成果不只是政府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谈出来的,小至NGO的一次抗议,大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都可能产生影响。毕竟,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用南非总统祖马的话来说,是“全球利益”。

  NGO组织虽然只是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特约观察员,但其角色和作用远远不止观察那么单一。事实上,在气候大会中,NGO组织被视为除政府之外,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

  气候行动网络(CAN)每天评选出的“化石奖”,就是NGO评价政府表现的“风向标”之一。CAN由来自不同国家的700多个NGO组成,其中100多位代表每天中午开会讨论,根据各个国家在气候变化议题中的最新表态,看哪些国家阻碍了气候谈判进程,提出候选投票,“奖项”由获奖所在国家的NGO代表领取。形式虽然轻松,评判也未必最权威,但或多或少能施加压力,有的国家因此感到不悦,比如日本,也有的国家选择顽固到底,比如加拿大,它是德班会议上获颁“化石奖”次数最多的国家。

  除了评选“化石奖”,NGO组织还通过发布会、发表声明等方式,提出不同的呼吁。比如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就在12月5日再次呼吁美国积极转变谈判态度,停止设置障碍,促成气候谈判的顺利推进。

  “NGO应该充分发挥监督政府的作用。”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与几十位国内外NGO代表会面时这样说,“NGO作为第三方,完全可以评判谁履行了承诺,谁没有做到,公道自在人心。”

  在联合国的气候谈判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时常被提及,它由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250余名学者组成,超过2500名科学家审查。到目前为止,IPCC已经发布了四次报告,解释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2007年,IPCC还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IPCC最近的一份报告于2007年11月发布,其内容进一步阐明人类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它还不断推出更新的特别报告,比如,IPC C主席帕乔里在德班会议上就提出,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必须增强应对极端气候和灾难风险的能力。他再次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IPC C的第五次报告正在制定中,将在2015年前出炉。发展中国家之间已经取得共识:对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量化指标要建立严格的评估机制,对于长远的减排任务,必须以IPCC第五次报告作为参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