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滚动新闻 > 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路专题 > 正文
雷达遥感透视到古罗布泊叠加层 “大耳朵”可能是圆圈
亚心网讯 (记者 钱毓) “根据源雷达遥感图像,罗布泊东湖被西湖覆盖掉一部分,加上北部湖岸线的呈现,罗布泊实际上要比此前众所周知的‘大耳朵’大了近一倍 ,甚至有可能是个大圆圈!”3日,科考队成员、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邵芸说。
11月1日至2日,邵芸和她的同事宫华泽博士分别在罗布泊湖心、罗布泊北部区域和湖心半岛以西7.6公里处挖孔采样,并进行粗糙度和光谱测量,以此证实罗布泊东湖被西湖覆盖区域、最北湖岸线的存在,以及“大耳朵”明暗色带的成因等。
根据多源雷达遥感图像,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证据,野外调查与地下雷达探测结果,邵芸带领的课题组认为,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明暗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较强烈的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的相对较弱的萎缩,湖面缩小,但是过程缓慢,依然有西侧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进行一定的补给,故含盐量较低,参杂着较多的沙质沉积物。”邵芸认为。
罗布泊古西湖的西侧同样存在3个条带的高含盐量湖相沉积物,但是由于其位于入水口附近,无法确定其与古西湖东侧的高含盐量条带的对应关系。“但是,根据其空间分布格局,我们推测,西侧的3个条带高盐沉积物应当对于东侧的3个条带。由此可见,当初罗布泊的规模之巨。”
雷达图像还清楚地揭示了部分西湖沉积物覆盖了东湖沉积物,说明罗布泊古西湖区是叠加在古东湖区西部之上的;此外大量古河道和多期冲积扇,主要分布于西湖的北部和西部。“因此,罗布泊古湖泊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初步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罗布泊湖岸有可能是较为完整的圆圈,而目前所说的大耳朵只是由于其西半部被罗布泊西湖覆盖了。”
邵芸解释,罗布泊次地表含水含盐介质蕴含罗布泊形成、发展、消逝等过程的信息。雷达遥感具有穿透干燥盐壳层的作用,所以用此手段或可确定古湖泊的最终范围到底有多大。美国卫片“大耳朵”影像图是光学遥感形成的。而光学遥感没有这种雷达遥感的穿透能力,被覆盖的部分“看”不见,“因此,原来的‘大耳朵'要比我们现在完成的影像图小得多。”
据了解,这是近年来我国微波遥感专家在罗布泊地区考察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也表明,新型成像雷达地下目标探测的技术在干旱区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目前,这一技术的应用还未见相关报道。
邵芸谈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难点。“如果是淡水环境,可以通过生物确定它的年代。但这是盐壳环境,目前还无法用盐晶体来测年,这给湖岸线的最终确定和历史上干涸的具体年代带来困难,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研究共同来推进。”
夏训诚认为,利用雷达的穿透性能,进行掩埋古河道、古湖的探测,“进而研究古水系演变过程,对解释2000年前到3000年前罗布泊及其周围地区文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为何在短短时间内文明消失、人类绝迹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