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坎昆会议中国日介绍各地低碳行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15:23  南方都市报
 当地时间6日,中国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左)回答了多家中外记者的提问。南都特派记者 张骏 摄    当地时间6日,中国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左)回答了多家中外记者的提问。南都特派记者 张骏 摄

  气候组织报告称许多城市纷纷打出“低碳牌”但尚处初步探索阶段,应慎防“大跃进”

  南都讯 特派记者华璐 作为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边会之一,在6日举行的“中国日”活动上,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气候组织”发布了《中国清洁革命报告Ⅲ:城市》,集中介绍了中国城市的低碳行动。     

  以城市低碳发展为主题的这份报告指出,国家对低碳经济理念的认同,推动了中国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使得中国城市的低碳建设一度出现“大跃进”的局面。“城市进一步低碳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城市化加速、城市规模扩大、旧有城市规划的锁定和转型困难等”,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

  报告显示,受城市气候安全、减排责任、经济转型等内因驱动,及国际社会、国内政府、企业及学术机构的外部影响,许多中国城市自2008年初以来纷纷打出“低碳牌”。

  保定、德州、南昌从低碳产业发端“碳益”城市;杭州、成都、无锡进行低碳发展综合化规划;厦门注重城市空间低碳规划。“这些城市的规划,呈现出一种从单一强调产业到发展城市规划综合计划”,吴昌华说现在中国的先行城市已经不再是单提“低碳概念”,而是基于自身特点选择低碳路径。

  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一度出现“大跃进”的局面。低碳产业园、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城市示范的提法层出不穷,数十个“低碳城市贡献奖”、“最佳低碳市长奖”更是让人觉得这成了一项“贴标签”运动。报告举例,今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一个年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农业县,高调宣布要在一片荒地上打造中国第一个“零碳城”。

  报告认为,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从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入手,设定减排目标,形成气候变化行动计划。

  低碳发展和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改变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形态,发展服务业;

  探索执行机制及低碳投融资机制创新。这些创新包括专门机构设定和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与其他政策的整合特别是气候适应、气候减缓和绿色增长政策的整合,以及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广泛合作。在低碳产业的投融资方面,鼓励城市设立机制,充分利用补贴、长期购电合同、市政债券等方式争取更多社会资金。

  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低碳合作。目前中国城市有必要在注重自身的低碳发展行动规划和实施的同时,把目光转向区域内城市群,甚至国际城市群,分享经验,发挥联合力量。

  “如何达到低碳的目的,尚依赖于各个城市依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技术和资源禀赋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吴昌华说,中国目前缺乏一个“低碳城市”样本,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小心探索。

  记者手记     

  气候宏观背后的微观场景    

  这两天参加了两三个讨论能源的边会,分别在欧盟和美国的展区。在宏大的气候谈判背后,如果我们要寻找最基础的叙事的话,就是由这些边会里具体的议题,由有真正的个人、公司、机构组成的。欧盟会积极推动气候谈判,除了和国民素质较高、环保意识强有关之外,也和他们庞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有关。

  其中一个欧盟边会讲的是世界各地低碳社会的发展经验,世界各地的专家来讲他们国家的城市,有印度、韩国、日本、中国、美国、德国的专家。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日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如何制造清洁的能源,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能源,正在成为一种最前沿的工业,这个真实存在,在很多国家,它的推进都是从上到下的。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也正在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但另一面是,虽然现在低碳的概念越来越热,但似乎没有城市知道该怎么低碳,越来越多的大马路、大型小区修建,以至于消耗化石燃料的汽车成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中国启动了五省八市的低碳试点,昨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讲到了,五省八市是要寻找经验,最后让中国减碳。

  我在坎昆发现,别的国家其实也在探索,似乎没有统一的方式。大城市的案例,我看到了一个日本东京的,也是计划当中,但它们列的计划非常细,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概念,第一条,就是把城市变成一个适合步行的城市,包括拓宽人行道,让行走更加舒适,还有对建筑的改造,并且,对公众的教育也成为单列的重要项目。

  低碳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只有新能源,它还包括和生活有关的城市设计,如何让人在舒适的同时自动节省能源。比如,适合步行很重要,但在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新建的开发区,有多少能做到呢,能容易地穿过大马路,我们就该感激涕零了吧。

  南都特派记者 杨传敏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坎昆 中国日 低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