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社科院绿皮书称医改可操作方案仍未形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01:40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公众关注的医改方案还都停留在理论和政策探讨阶段,目前(医改参与各方)都还未涉及到操作性方案。”昨天,在第四届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上,曾经担任过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蔡仁华如是评价已“出笼”的8套医改方案。 在昨天的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时推出2007年“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3》,有业内人士称此为民间理论界的“第九套”医改方案。这份绿皮书收纳蔡仁华、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曾为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负责人的杜乐勋等卫生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剖析除尚未披露内容,由世界银行、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和世界卫生组织“主笔”的三套方案外,其余几套方案,虽然委托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提出,但既代表着理论界对医疗卫生改革的三大争论,背后也代表着卫生、社保和财政三大部门的意见博弈。 “绿皮书”说,目前,中国医改在学术界形成三大观点,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又形成三大政策方案:卫生部门主张有限保障预防和小病治疗,投资给供方,也就是政府对医疗机构增加投入,切断以药养医的改革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倡导政府为需方购买服务,即政府主导结合发挥市场机制实现全民多层次医疗保险的改革模式;而财政部门的医改思路是,政府主导设计公共卫生项目替全国人民购买服务,其中,设计基本医疗项目为弱势人群购买服务,设计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项目为城市普通居民购买保险,设计合作医疗项目为农村居民购买合作医疗保险;设计医疗救助项目为城乡低保人群购买灾难性疾病的救治服务。 呼吁前8套方案以及参与医改的部委求同存异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绿皮书”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民间理论界的“第九套”医改方案。昨天,“绿皮书”的主编、科技部软科学项目《中国国有医院产权制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杜乐勋,向记者解读了“绿皮书”对中国新一轮医改方案的思考和建议。“绿皮书”呼吁前8套方案和参与医改的部委求同存异,尽快拿出可操作的统一方案。 建议1 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完全“埋单” 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能是简单地投给供方(医疗机构)来切断以药养医,并以此指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也不能是单纯投给需方,为城乡居民都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并鼓励各类医疗机构通过市场竞争供群众选择,因为这样可能造成小病治疗和预防保健被削弱,而医院诱导患者过度医疗,单位和个人的医疗费用都会相应增加,而政府对医疗保险的投入也将成为“无底洞”。 因此,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加大投入应该从供方和需方角度统筹考虑:首先,对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应该完全“埋单”。各级财政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医疗机构,或提供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疾病预防控制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完全的专项经费。 建议2 高收入者基本医疗可自掏腰包 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财政对医疗机构和对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都必须有个“底”,全民享有免费基本医疗,并不现实。 这个底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政府财政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不包括城市高收入人群和富裕的农民;对参加职工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居民,应由已经建立的“个人账户”来负担大部分基本医疗费用,个人再自费一部分,也不能再由财政完全拨款支付,否则会刺激过度医疗;对于城乡的低保和贫困人群,财政完全负担其基本医疗费用,由政府举办的惠民医院来为其提供基本医疗。 建议3 呼吁公立医院进行产权改制 此外,“绿皮书”认为,医院不应再以“公立”或“私立”来区别其政府投入和帮扶的力度,而应以机制、效率、服务质量为指标,通过竞争,来争取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定点医保医院。 “绿皮书”呼吁公立医院进行产权改制,成立对政府的有限责任服务机构;所有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成立不同医院集团,如果希望政府投入,就需要将医疗服务打包成“项目”,通过竞标来争取财政拨款。至于项目是否能争取到财政投入,需要社会各层面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来审核。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