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群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4日14:29   新浪健康
毛群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教授现场授课。刘清利 摄

毛群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教授演讲主题幻灯照。刘清利 摄

  新浪健康讯 2010年4月4日上午,2010年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讲。今年第一讲的主题是“提高健康素养,有效控制慢病”。以下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教授讲座内容文字实录:

    各位早上好!

  非常高兴机会跟在座的各位来交流关于健康素养这个话题。大家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本次大讲堂,我作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也作为这个活动的参与者向大家表示感谢。

  我想大家之所以愿意参与这个活动说明我们对于自身的健康关注程度非常高,应该说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健康,还应该关心他人的健康。怎么样能够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健康的含义和我们怎么参与到维护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的活动?今天根据组委会的安排由我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理解健康素养概念,如何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我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关于健康素养的概念。可能大家过去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身体素质这些概念比较多,但健康素养到底是什么样的内涵?我们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健康素养与健康大讲堂的主题,涉及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改善自身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关。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在提高健康素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刚刚白部长也介绍了,去年卫生部发布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首次调查,我把调查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汇报。然后基于我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如何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意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谈到一些话题时,有一部分人有发言权,有一部分人可能不是很关注,但谈到健康这个话题,应该说人人关心。为什么?因为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追求人类的健康问题。在这里我们引用了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话,“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他是针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医改来讲的这番话。有人说医改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跟我们个人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医疗卫生问题特别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去党的重要文件中都把健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列为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特别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全民族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这作为我们全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以及健康素养应该说是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但因为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我可能重点侧重于怎样提高公民个人的健康素养上。

  所以在这个专题上,我们更多的强调个人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这就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即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平常我们可能听这个概念听得比较多,如果说按照专家的定义是指我们怎么样从个体到群体共同努力来促进公众的健康水平。为什么政府到各个专业机构都着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维护公众的活动,提高健康素养?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每个人实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想在座的老同志个人的经历可以更好地诠释这点。把自己的健康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使每个公民个体提高健康素养,可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应对一些在自身健康出现危机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映。健康素养还能有利于提高居民合理、科学的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国外在研究健康素养时更关注我们作为个体是否会看病,拿到药品能否看懂说明书。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是安全教育。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体会到健康教育很重要,大家也很容易理解。通过健康教育自身健康意识提高了,能力提高了,当然有助于维护健康。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健康传播,就健康传播本身现在大家也面临很多困惑。前些年是找不到健康知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太多,老百姓区分不出哪个对,哪个错,这就涉及到健康素养。

  国家去年出台《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对于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刚刚说一概方案中关于健康教育、健康素养的要求,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在这件事中能做什么?做后能达到什么效果?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个人如何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这是健康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维护个人健康、提高健康素养方面应该树立的一些理念。

  第二、简单介绍一下健康素养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素养下一个定义“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健康素养简单来讲是一种能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能够有意识获取、寻找跟自身健康相关的一些信息。它不仅要找到这些信息,而且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改善自身的修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素养高低不取决于知道多少,而是在于你知道信息并能正确理解直至运用。这就意味着能否判别出哪个信息是正确的。比如我自己有慢病,发动大家获取很多信息,摆在桌上一看信息之间可能还有矛盾,那我怎么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过去日常生活中出现过这种现象,比如我有一种慢性病,或者我可能是慢病的高危人群,昨天听广播说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过几天又变了,原来能吃的又不能吃了,搞得大家莫衷一是。健康素养就是让你能够做出判断,判断出还能进行运用。

  国际上对健康素养问题高度重视,事业卫生组织把健康素养作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一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怎么样,公共卫生做得怎么样,健康做得怎么样不是看发了多少宣传材料、组织了多少次会,而是看地方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到底高不高,如果健康素养高,说明你这些宣传教育有效,如果搞了半天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没有提高,你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效果就大打折扣,没见到实效。WHO还把健康素养水平与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一样看待,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组织全国大规模的调查,看看我们国家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水平怎么样。第一次调查是摸底,今后会定期做。白部长刚刚讲了,我们的调查结果是6.48%。简单来讲100个人只有不到7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基本到什么程度?今天我们给大家发了66条的书,上一次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就是基于这66条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大家想一下,这66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经调查发现,只有6.48%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

  你们看这66条感觉可能是很初级的,应该有更高的素养。但就这66条知识和技能我们进行大人群调查发现只有不到7%的人具备。简单到“家里有人出现紧急情况会打120电话,在家是否会量体温”等等,我们的居民水平还不够高。我们就是要通过健康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WHO也希望各国加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力度。

  我们国家的专家结合国际上的意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健康素养也下了一个定义。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健康素养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2007年我国专家提出对健康素养的定义。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比如有病了你知不知道去医院,会不会利用医生的服务。你自己搜集了一些信息,能不能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哪一个信息更科学、更合理一点。不但知道这些信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简单讲就是这么一种能力。

  我们国家健康素养的研究更侧重于预防。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侧重于医疗,他在调查的时候,给你发一张医院的地图,看你会不会选择医院看病,给你发一个药品说明书,看你能否了解药品说明书的信息。我国更侧重于老百姓是否可以掌握预防疾病特别是慢病,调查也是针对老百姓是怎样收集信息,怎样做好预防工作。

  三、不健康生活方式

  讲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了解得比我还细,生活中每天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健康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我在这里简单给大家列举了一些,和我今天讲的主题相关,我们能否识别出这些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对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看,怎样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来分析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改变我们过去不健康的一些生活方式?我国烟民原来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近几年国际上控烟做得很好,中国的烟民总数即将冲击全国二分之一的记录。如果我们再不积极做好控烟工作,我国烟民总数将达到全世界烟民总数的50%。我国是全球烟草消费、生产两个单项冠军。吸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全球公认的,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信息,像“烟草对人有害处,但也有好处”等等。如果你是一个有健康素养的人,怎么评判这两项信息?上到世界卫生组织下到各个层次的专家都说烟草对人有害处,你作为一个吸烟的人应该怎么办?你作为一个不吸烟的人应该怎么办?

  比如吸烟和肺癌的关系,通过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大得多。像这种信息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理解?

  饮酒特别是大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但我们的酒文化号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酒不成席,酒上来了不喝醉不尽兴。我们能否在行为上改变,过去一周能喝醉五次,现在能不能降到两、三次?一天三顿酒能不能降到一顿?

  四、不良饮食习惯

  有些卫生习惯,自从SARS以来,又有禽流感、甲型HN1流感,我们要注意预防呼吸传染疾病。在预防甲流时,我们健康教育中心给大家推荐了一个动作。过去我们打喷嚏的时候习惯用手捂嘴。一咳嗽细菌沾了满手都是,所以我们推荐了一个动作,用胳膊肘挡着咳嗽。衣服跟外界的接触要少一点,回家可以洗衣服。简单的行为改变,可能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比如洗手,我们专门做了调查,绝大多数人不会洗手。开窗通风、打扫卫生的习惯跟健康都有关系。还有生活的不规律,特别是年轻人,如果放三天假,可能三天都不休息,到上班的时候都无精打采。按照中医来讲,人的生活要天人合一,白天活动,晚上休息,长期生活不规律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专家建议大家要动起来,吃动平衡。健康教育不让吃这个,不让吃那个,但吃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该吃还得吃,包括糖尿病人该吃也得吃,关键其它辅助措施要跟上。比如通过运动来消耗,达到吃动平衡,这都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药物滥用。很多同志觉得上医院看病不方便,而且看一次病开药比较多,自己在家吃药。特别是抗生素滥用,一些孩子家长用抗生素给孩子治疗发烧,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药物伤害者不下几十万。

  可能最近大家还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问题。我们国家有这么一个良好传统,大家一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社会也不太接纳说某一个人精神方面有点不大正常。所以有心理问题的人拒绝医疗,拒绝承认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医生的帮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咱们看国外,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精神问题、心理问题明显突出。国外发达国家也走过这条路,最近我跟国外一位专家交流,他说我们曾经跟中国一样,大家拒绝承认自己需要心理方面的支持,不愿意承认自己精神上有些不正常这很有害。比如他及时得到医生帮助这个问题可能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治好,但患者自己不承认,家人也不愿意承认,就失去了获得医疗帮助的机会。所以现在我们也在研究怎么样让公众接受,在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精神有问题,需要接受医生和医疗方面的支持,得到不要歧视精神和心理问题。就像前几年我们做艾滋病的宣传一样,它是一种疾病,对病人是受害者。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个问题,不接受这个问题,使一部分人错失了治疗机会。我们知道很多人因此自杀,甚至杀人。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身边的亲友。

    WHO发布数据显示,因为工作方式导致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疾病,目前已占到死亡人口的大多数。同时WHO还指出,这些慢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这个疾病就是今天大课堂的课题,我给出的答案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提高健康素养需要全社会参与、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要做出努力,同时专业机构要为公众提供一些支持,第三公众个人也应该投身其中,下面我分三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健康素养。

  在这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近几年我国对健康素养给予了高度关注,我们组织了数百名专家进行反复筛选、筛选作为中国公众到底哪些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养所涵盖的内容。经专家反复研讨最后公布了66项,包含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行为,基本技能,作为第一批最基本的健康素养发布出去。今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会开发新的健康素养的内容。而且在2008年1日,卫生部以公告的方式向全国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虽然我们起步晚,但这是首个以政府文件的方式来规范公民健康素养。

  启动健康素养活动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并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标识揭幕。2008年卫生部下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这几年我们一直依照方案推动。2008年我们开始组织实施了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而且在全国开展了亿万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去年到现在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健康素养以及基本的知识和66条的内容。这是各地活动的照片,地方在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开展健康知识素养的竞赛。

  五、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

  这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8万人。年龄在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调查结果通过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于2009年12月发布。各个省要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人员要进村入户,对我们抽样的家庭进行健康素养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总体水平偏低,超出了我们最初的想象。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水平加起来,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为6.48%。我们又对健康素养分了五大块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关于慢病预防的素养在这几大块中又是最低的。而且城乡之间存在着地域差距,知识层次低、年龄特别大的人知识技能掌握得少。我刚刚讲素养是一个能力,还不是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这个调查,给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应该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来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同时我们发现,应该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因为我们把素养分门别类,看看到底哪一部分问题最大,或者哪一个人群素养最低。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健康问题来制订科学、可行以及有效的传播策略。要探索在我们国家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方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华医学会 健康 大讲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