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南京师范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洗澡时触电,最终导致死亡,该事件被称为“触电门”、“洗澡门”。近些年来,高校校医室医疗事故频发,据《新京报》报道,去年09年4月27日早晨,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徐睿在宿舍床上死亡,原因不明,校医到达时未采取任何施救措施。悲剧一再发生,不禁让人们对高校校医室的医务人 视频:大学生宿舍洗澡触电身亡 热水器曾漏电 来源:江苏卫视《早安江苏》 员的素质产生质疑。为此,新浪健康连线了相关专家,探寻校医院应如何改革。
校医院的医务人员资质如何审核
北京市卫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马彦明表示,高校的校医院的管理一样要按照国家正式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不过在行政管理上归属于各个高校,人事任免由学校负责。在校医院内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一样要经过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没有医师资格的人员是不得从事这一工作的。各学校校医院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别,可能还与学校所在的区的区卫生局的具体规定有关。如果出了医疗事故的话,则直接由学校追究当事人责任。
北京市各高校校医院的医生入职都要先考取国家医师资格证,凭各高校的人事任用证明,在高校所属的区县卫生局领取医师职业证书,因此不会存在没有医师资格的人从事医疗工作的情况。高校校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培训由各区县卫生局统一负责,这其中可能就会存在有些地区培训力度不足的现象,某些学校的医务室如果特别小的话,就更谈不上培训了。
但公众也对不少校医的素质提出了质疑。另据某些知情人士透露,校医室的裙带之风盛行:“像学校的医务室等边缘科室,成了学校安置领导家属的地方。校医多是校领导、博导、教授的家属、亲戚,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服务态度差。
校医院改革引入竞争是关键
既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校医院的改革方向何在?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本身高校就是事业单位,高校所属的医院又是事业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也就是它具有双重的改革任务。所以,相对来说改革任务就十分繁重,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医院自身的改革,它还涉及到高校体制的改革。”
王虎峰表示,高校校医院等应该引导向社会化的方向去发展。校医院提供的服务应该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要求来做。由于校医院本身缺乏外部的压力和驱动力,因此应该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来给它更多的支持和推动,这样才能推动它进行改革。客观的说,因为校医院处于是一种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没有外部压力,所以很显然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低、发展滞后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让它能够接触到外部的竞争,以及有一些被服务的对象参与评价。只有加了这些因素以后,它才有动力,才能够有这种压力去做这些事情,让他们逐步地向提高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校医院医疗纠纷事件回顾
据《新京报》报道,2004年11月21日,年仅21岁清华大学学生张春鸣在昏迷中离开人世。他因腹泻至少4次到校医院看病,校医院诊断为肠炎并不同意其转院诊疗,他自费到北医三院确诊为肠癌晚期。早在2001年11月9日,清华大学一学生社团在校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校医院不满和觉得校医院医疗水平不好的比率均已超过半数。
据《竞报》报道,2006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大二学生牛宇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牛的父母认为,同年4月儿子在北航校医院的一次就诊,医生的用药直接导致了牛宇辉精神分裂。牛宇辉父母介绍,校医院为牛使用环丙沙星滴注治疗后,牛开始出现焦虑不安、出虚汗等症状,在医院呆不住。出院后,牛宇辉逐渐出现头晕、失眠、耳鸣、幻觉等严重精神症状,无法正常学习。
据《新京报》报道,2006年9月,北京化工大学19岁的大一新生刘靖在参加一次学生会会议时突然倒地不起并在送医途中身亡,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学校开会告诉我们情况时说,校医到场时没有带任何急救设备,既没打强心针也没给服药,甚至连急救箱都没有带,只是做了几下徒手的胸部按压。”为此,学生家长认为校医院抢救失当。
据《新京报》报道,2009年4月27日早晨,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徐睿在宿舍床上死亡,原因不明,校医到达时未采取任何施救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