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防治贵在“早”,其中早诊断是关键在于病理学诊断。那么,如何在病理报告单上发现肿瘤“信号”呢?
下面是有关专家针对病理报告单常见的肿瘤“信号”语言的详细解读。 (摘自《大众健康》)
1.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
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 (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Ⅱ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
2.分化: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分化愈高,其成熟度愈好。在肿瘤报告中,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预后等“信息”。
3.癌变趋势:即“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
黏膜白斑: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交界痣: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可能发生癌变。
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4.癌疑: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 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倾向为恶性,但其组织量太少或有挤压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 “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这些报告均需要医生重新做活检或手术中开展冰冻切片,同时需要病人密切随访。
5.原位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或皮肤的表皮层内,尚未穿透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或真皮 层的癌症。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胃、皮肤原位癌等。总之,病理报告单上的肿瘤“信息”,可唤起人们对癌的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和 减少癌症的发生。大家要科学看待病理报告,毕竟病理报告是由人做出的。有时病理报告也带有一定主观性,未必绝对准确。
原位癌发展成浸润癌需要数年时间
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大都是按照“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一转移癌”的过程发展的,从原位癌发展成为浸润癌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如不认真检查身体,很难被发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