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小龙虾和肌溶解做亲子鉴定有多难

  □邓海建(江苏教师)

  日前,江苏省海洋渔业局专门召开媒体情况说明会,由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毅就小龙虾检测结果向媒体进行通报,渔业部门多位负责人均到场,大家一致认为“小龙虾本身没有问题”。(9月5日《扬子晚报》)

  没有人怀疑风口浪尖上的检测结果,再加上此前疾控中心专家的说法、“横纹肌溶解症说是‘洗虾粉’惹的祸,我们认为不可能”——至此,小龙虾与肌溶解之间的关系,越发扑朔迷离。证据当然扎实有力,但清白的养殖与制售环节依然解释不了核心问题的纠结:的确有人吃小龙虾吃出事了,且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是个案,症结究竟在哪里?

  其实,渔业部门的检测显然无法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渔业部门的检测主要是针对药物残留,且都是按照既定的标准,对于隶属医学范畴的“肌溶解”现象,并无能力妄下结论;二是洗虾粉真相并未明朗,其无法纳入渔业监测环节;三是地方渔业部门的检测数据很难有多大的说服力,仅靠地方部门自证清白,很难以点概面。

  这样的结果,只是令公众再次重温食品卫生事件上的无力感与迟滞感。小龙虾从养殖到贩卖、从留存到烹饪,中间经过了若干流程。在这些程序当中,只要有违法违规的故意,必会衍生出险象环生的“奇迹”。那么,要还原小龙虾产业的真相,就不能单单靠地方渔业部门的独角戏——何况,我们正身处于“金浩茶油隐瞒质量问题超半年,曾携手质监局辟谣”的尴尬年代。

  据说南京小龙虾样本已经送到了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又据说江苏省级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正牵头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只是结果迟迟没有出来。工业时代的食品安全事件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无人可以旁观、无人能幸免。有网友调侃道:“昨晚路遇一蛇,咬我一口,顷刻口吐白沫,转眼就挂了。我鄙夷地对它说,咱吃的是一滴香的菜,辣椒素的鸭脖子,肉宝包的饺子,香料做的豆浆,香膏煨的骨汤,百毒不侵,小样儿还敢咬我!”

  小龙虾究竟有害或有益,需要迅即拿出可以信服的权威结论。眼下而言,尤须摒弃碎片化的思维定势,不能各说各话,而应从产业链上回应公众的关切,医疗、食品卫生、行业监管等发挥职能部门的合力作用,给公众一个逻辑完整的真相。

  本版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本版热点评论由本报与新浪每日评论共同关注http://news.sina.com.cn/opinion/index.shtml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