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郑筱倩 卢艳艳
引人关注“蜱虫病”有了新进展。9日,卫生部指出,初步认定该病与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有关。
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新病毒只是新被发现,此前早已存在,携带此种病毒的蜱虫到底有多少,是否还有其他动物携带等还有待研究。目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季节已过,不过我省疾控网络将继续严密防范。
“蜱虫病”初步判定元凶
前阵子,“蜱虫病”事件备受人们关注,一些人被蜱虫咬死。
这些人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症状,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
卫生部9日指出,初步认定疾病与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有关。
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
卫生部还发布了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今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新病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种病毒究竟是啥?会不会像“超级细菌”一样“刀枪不入”?
“新指南”中指出,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新病毒并不是指新出现,它肯定一直存在,但刚被发现。”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介绍,到底携带布尼亚病毒的蜱虫比例有多少,是否还有其他动物携带,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平常生活中,哪些人应防范这种病?
许汴利说,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人群普遍易感染,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这种病会不会传染?
许汴利说,这一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尚不确定,但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根据极个别病例推断,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目前,虽然该病发病高峰期已过,但我省将按照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参照乙类传染病报告,并不是说它的传染性多厉害,只表明国家重视。”许汴利说。
目前,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省疾控中心要求各地每天网络直报。同时,省疾控中心将定期不定期督导抽查。
|
|
|